纤支镜助力肺结核诊疗,精准防控守护呼吸健康

发布日期:2025-03-24      作者:赵韶燕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作为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心腹大患”,备受关注。我院肺病科勇挑重担,凭借前沿的医疗技术,在结核病及各类肺部疾病的防治工作中不断钻研,开拓进取,致力于为患者的健康筑牢防线。

结核病早期筛查的“火眼金睛”

在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中,传统方法如痰液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和结核菌培养等,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部分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由于结核菌排出量稀少或者排菌具有间歇性,通过痰液检查往往难以捕捉到结核菌的踪迹,极易导致漏诊情况的发生。

而纤支镜检查技术则犹如“侦察兵”,能够经鼻腔或口腔,顺着咽喉部深入气管、支气管,近距离、直观地观察气道内的病变情况。纤支镜拥有高清视野,医生借助它可以清晰地看到支气管黏膜出现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结节等各种异常变化。对于可疑的病变部位,医生还可以通过活检钳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精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或者通过刷检、灌洗等操作获取支气管分泌物,进一步开展结核菌涂片、培养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项目,大大提高了结核病的检出概率。

特别是对于支气管结核,因其病变主要隐匿在支气管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此时纤支镜检查就成为了确诊的关键手段。通过纤支镜,医生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支气管腔内的病变特征,还能精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后续制定个性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肺部疾病诊疗的“多面手”

纤支镜技术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在诊断方面,对于肺部出现的占位性病变,纤支镜能够深入到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细致的病理分析,从而准确鉴别病变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周围型肺部病变,采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等先进技术,显著提高了诊断的阳性率。当遇到不明原因的咯血情况时,纤支镜检查能够迅速锁定出血部位,并且还可以同步进行局部止血治疗,为后续的深入诊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

在治疗方面,纤支镜同样表现出色。对于支气管异物,纤支镜可以通过钳取、套取等巧妙方法,直接将异物取出,避免了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对于肺部感染,尤其是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肿等痰液引流不畅的病症,纤支镜肺泡灌洗能够有效地清除气道内积聚的痰液、炎性分泌物以及病原体,极大地改善气道的通气功能,加速肺部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此外,对于气道狭窄的患者,在纤支镜的辅助下,可以进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治疗操作,快速缓解气道梗阻症状,恢复气道的通畅。

中西医融合:肺病防治的科学策略

在肺病的防治过程中,我院肺病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尽管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需在专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但我院肺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密切协作,为患者提供精准的用药指导。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检查手段,如胸部CT、肺功能检查等,动态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认为,结核病属于“肺痨”范畴,其发病与正气虚弱、痨虫侵袭有关。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采用滋阴润肺、清热降火、益气养阴等治法,运用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保真汤等经典方剂进行个体化治疗。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疗法,可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核病以及各类肺部疾病虽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绝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规范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减少对肺部的刺激;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坚持适量运动,提升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压力。

如果您出现了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或者伴有咯血、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才能为后续的有效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