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听到“你让我操碎了心”“我的心真的要碎了”等类似的言语,其实这可不只是感叹、夸张之语,其实它可以发展成一种名叫“心碎综合征”的疾病。
心碎综合征,又称为Broken Heart Syndrome或Takotsubo Cardiomyopathy,是一种与强烈的情感或心理刺激有关的心脏疾病。虽然症状类似心脏病发作,但它与冠心病不同,通常不伴随有冠状动脉阻塞。心碎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症状,很容易与心脏病发作混淆,但它很少会出现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危重症状。它往往是由强烈的情感波动,如失恋、丧亲、工作压力、争吵等引起,因此得名“心碎”。
心碎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碎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常由患者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触发,但一般认为与体内应激激素的剧烈释放有关。情感波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进而引起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心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心室尖部心肌出现收缩功能障碍,形成典型的“瓢状心脏”,但冠状动脉通常未见明显梗阻。这一现象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和心肌细胞对应激激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关。
中西医治疗的措施
西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对于心碎综合征患者,目前治疗上尚无临床指南,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包括监测心脏功能、维持液体平衡等。
药物治疗: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保护心脏功能。
中医治疗
调理情绪:中医强调情志与心脏的密切关系,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调理患者的情绪,有助于缓解病情。
中药治疗:应用具有安神、理气、调血作用的中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平衡。
有氧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还能改善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因此应积极推荐运动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
管理情感:心碎综合征与情感波动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情感困扰,减轻心理压力。
心碎综合征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避免受到强烈刺激,及时及早发现抑郁、焦虑的心理疾病,尽早干预治疗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它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心脏疾病,在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西医的支持性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的情志调理和中药治疗、运动以及心理治疗等手段,可以更全面地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