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环境湿热,影响了人们的食欲,有时人们深夜“开怀畅饮”,有时却食欲不振吃不下饭,为了解热,吃着凉爽的雪糕,这些习惯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在夏季人们暴饮暴食、贪凉的习惯容易给身体留下许多耗损,例如腹泻。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可伴有粘液、脓血。腹泻中医称为“泄泻”,其中大便稀但不急的称为“泄”,将大便如水而急者称为“泻”。本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结肠过敏等都可出现腹泻。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俗话说“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即使身体健壮的人,腹泻拉肚子多了就会手脚发软。
发生腹泻,很多人会选择蒙脱石散、抗生素、嗜酸乳酸杆菌调节肠道菌群;或者保和丸、补中益气丸、和胃整肠丸等中西医对症治疗。殊不知,除了药物止泻,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艾灸、刮痧、揿针等多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辩证治疗。
这些办法在没有没有药物或者腹泻严重不适时可起到应急和补充的治疗作用。而今天介绍的几个招数,简单方便又有效。
1.按摩法
①以左手拇指按压鸠尾穴,右手食、中指用指揉法在腹部以下穴位操作:气海、建里、中脘、左右天枢、水道、归来。每穴1~2min。
②用掌摩法,在腹部摩腹5~10min。
③运腹法:双手掌张开相并,两拇指分别埋于对侧掌下,平放于腹部,先以双掌根下压并用力将腹部推向对侧,然后余指下压,掌根微抬,并将腹部拉向近身侧。重复若干次后,再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应用补法或泻法。可在推动的过程中依次用一手的掌根、小鱼际、小指侧、四指指肚及另一手的四指指肚、小指侧、小鱼际、掌根分别用力下压推动,使整个腹部充分的运动起来,持续10min。
④分推、合推全腹:这个方法需要家人或朋友配合进行按摩,按摩者站于患者头前,两手拇指与余四指自然分开,以两手拇指平放于剑突下,余指分别放于两侧,自上向下逐步分推至两髂部,重复若干次。然后站于病人一侧,用两手掌分别自腹部两侧向腹部中央推动,重复15次。
⑤腹痛腹泻较重者:腹部手法操作的方向为顺时针旋转逆时针移动,加按揉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三阴交。轻、快击八髂穴60次。横擦脐周30次。横擦命门30次。每天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艾灸治疗
据研究表明,采用艾灸法,可通过其经络腧穴的刺激作用,达到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中脘属任脉,是胃之募穴,也是胃经、小肠经、三焦经的交汇穴,主治胃脘痛、呕吐、反胃、腹胀、纳呆的胃肠紊乱病症。通过艾灸温和悬灸中脘的方法,可直达脾胃经络,具温补之功效,从而使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主治脾胃病,有调和气血、降逆止呕的作用,刺激该穴位,可达到健脾和胃、正去本、降逆止呕及强壮保健之效。
3.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选双侧脾俞、神阙穴、白术、茯苓等药材研磨成粉用醋调和制作药饼,两周为1个疗程。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作者:蔡苗 编辑:何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