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一个病证,多为夜间踢被或洗澡受凉或衣服增减不及时,尤其是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抵抗力稍差的小儿在此期间很容易患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都可出现咳嗽的病证。
咳嗽的基本治则是理肺、健脾、固肾。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燥湿与补脾;固肾包括温肾、补肾。临床治疗中首选理肺法,次之健脾法、固肾法。小儿咳嗽临床常见以下证候,要分证治疗。
一、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或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用杏苏散加减:苏叶、杏仁、桔梗、法夏、陈皮等,水煎服,1日1剂。还可配合中药贴穴位及药物雾化吸入等治疗。
二、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薄荷、连翘、前胡等水煎服,1日1剂,可配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
三、痰湿咳嗽: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止咳。用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麻黄、杏仁、前胡、陈皮、法夏、云苓等,水煎服1日1剂,还可配合中药贴穴位及药物雾化吸入治疗。
四、痰热咳嗽: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前胡、款冬花、黄芩、栀子、贝母、桔梗等,水煎服,1日1剂,可配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
五、气虚咳嗽: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治宜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可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法夏、陈皮、百部等,水煎服,1日1剂,可配合中药贴穴位治疗。
六、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清热止咳,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扁豆、桑白皮、生地、玉竹等,水煎服,1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