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科 龙海旭
一边是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一边是儿科医师的流失,下面的这些新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深圳儿童医院175名医护人员辞职
浙大医学院儿科招生,355名学生仅10位报名
广州一三甲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
南京某医院唯一一名儿科医师生病致儿科停诊
北京海淀医院发布通知:儿科停止后夜急诊
儿童患者越来越多,儿科医师越来越少,变相又增加了儿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作为孩子的父母,请听湖南省中医院儿科詹红艳医师告诉您带宝宝看病的学问。
一、出门前的准备
1.带宝宝去医院的人需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不是熟知病情的人前来,就诊前了解病情,并提醒熟知的人保持电话通畅),年迈者,可选择在家书写好患儿生病的整个过程,以免就诊时遗忘,因为医生需要详细询问孩子生病前后的一些情况,帮助诊断。
2.携带既往看病资料、疫苗接种本(如麻疹流行季节,儿科医师会询问疫苗接种史,临床很多家属一问三不知,说打了好多疫苗,就是不知道麻疹打了不)。携带资料方便医生了解患儿既往身体状况,如果是多次因同一疾病就诊,先前的病历和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对整个病程的把握,因为很多疾病的表现和检查结果在开始、中间和好转时是不一样的,因此之前看病的资料也往往是有用的。
3.生病时如果已给孩子用过药或已至其他其他地方就诊,记下药名或者带上药品包装,了解孩子曾经用过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对于判断病情变化和下一步用药都有帮助。
4.如果孩子是转院,带上出院小结,复印重要的检查结果,如有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或磁共振的胶片,别忘了带上。医学的专业性很强,家长往往不能清楚地叙述做了什么检查和治疗。
二、就诊前的准备
1.如果宝宝所表现出的症状让父母不知该到哪一科看医生,可以先向挂号人员咨询一下,以便选择一个适合宝宝看病的科室,避免蒙头转向地到处乱跑。
2.选择医生时可在看病前向别人打听,或是选择认识已久的医生,也可以通过医院的专家榜得知哪个医生适合你。有些家长认为找教授或专家看病是最好的,但实际上像感冒、咳嗽、腹泻等常见问题,普通医生一样可以看得好,没有必要为了看教授排上很久的队。如果是哮喘、癫痫、甲亢、矮小、白血病等特殊些的疾病,最好是找专科医生看。
3.几乎所有医院进门处有医院平面分布图、咨询台,熟悉医院的格局,避免满医院奔跑。
三、候诊时的温馨告知
1.等待就诊过程中,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勿在候诊区大吵大闹,影响诊室医生看病,则等待就诊时间进一步延长。
2.若宝宝平素体质差,或为白血病、再障、肾病综合征等易感儿,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戴口罩,远离咳嗽严重的患儿,避免接触腹泻患儿的粪便。
3.候诊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询问孩子的感受,重点观察儿童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呼吸是否急促、费力,口唇及四肢末端是否有发绀,手足是否冰凉或出现抖动,颜面是否出现发绀、苍白等情况,如有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4.候诊时如有发热,间断监测体温,体温高于39℃,先服用退热药,再等待医生诊治。临床上有很多孩子在候诊时高热未及时退热,导致惊厥发作。
四、就诊时小知识
1.采取措施让孩子愿意配合医生看病,如果孩子能够不哭闹,配合医生的检查,会有利于病情的判断。
2.简明扼要、如实描述患儿病情,除描述本次疾病情况,还需告知医生患儿的精神状态、二便情况、睡眠食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信息,可将出门前准备的孩子用药情况、病历、影像学资料交给医生,提供全面资料,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并减少反复检查。叙述病情时需具体详细,以临床上常见的发热为例,首先回忆宝宝是否最近是否有受凉、饮食不节、接触发热者等情况,发现发热最初的时间,温度,以及发热的频率,大概多久发热1次,发热时患儿的精神状态、手足是否温暖、肢体有无抖动,做了什么处理,有无用药或至其他地方诊治,高热时服用退热药体温能否退至正常,然后告知医生有无咳嗽、腹泻、呕吐、头痛等伴随症状,描述二便、饮食睡眠基本情况。这只是以发热为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提供父母一个思路,描述病情时要有的放矢,勿谈论与疾病无关的情况。
3.回答问题实事求是,避免掺杂个人对于疾病的猜测,避免过分依赖网上信息,避免说些与病情无关的话题,浪费就诊时间。
4.保持诊室安静,勿大声喧哗。
5.看病后如有不懂得地方,如药物使用、复诊时间等,及时询问医生,以免到家后手足无措,擅自更改药物的用量、用法。
6.记录下诊治医生的排班表(一般在诊室门口有提示,如果没有可以询问医生或挂号室),如需复诊则可提早预约。
五、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带宝宝看病并不是越快越好,但临床上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则需及时就医。
1.发热
3个月以下的儿童夜间突发高热,体温大于38.5℃;儿童发热已经超过3日,夜间体温又突然升高;或者夜间突发高热体温超过39~40.1℃,精神差,应用正确的退热方法体温降不下来或出现抽搐,都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咳嗽
咳嗽剧烈,咳嗽带血,伴有喘息、呼吸急促、困难,鼻翼煽动、喉中哮鸣、口唇颜面青紫、大汗淋漓、四肢冰凉等,不容拖延。
3.呕吐
进食不洁食物或误食药物后腹痛呕吐,无明显诱因突发频繁呕吐,呕吐血样或咖啡色物,喷射性呕吐,如伴有面色苍白、大量出冷汗、持续高热不退、哭时无泪口渴、尿量减少、呼吸加快、嗜睡等,均应立刻就诊。
4.异物吸入
若发现有异物吸入,马上就医,避免发生呼吸窒息。
5.腹泻
腹泻次数多,无泪口渴,尿量减少或无尿,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哭吵不安、嗜睡等症状,腹泻鲜血便、柏油样便、果酱样便、白陶色便,哪怕只有1次,均应及时就医。
6.疼痛
剧烈头痛,年幼儿不能诉说,则有捶打头部或拉扯头发等动作;腹部剧烈疼痛伴有频繁呕吐、持续高热、面色异常、便血、腹胀、哭闹不安等;不能忍受的耳痛、咽痛、全身腹痛、骨骼疼痛应到医院就诊。
7.意外伤害
外伤、烫伤、车祸、动物咬伤、触电、溺水、溺粪等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