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照相是眼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眼底照相所检查的是整个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其原理就是用一种特制的照相机记录眼底镜下所看到的景象。眼底照相能够观察到视网膜、视盘、黄斑区、视网膜血管的形态,以及视网膜上有无出血、渗出、血管瘤、视网膜变性区、视网膜裂孔、新生血管、萎缩斑、色素紊乱等改变。
正常眼底照片
眼底遍布着神经和血管,是眼部成像的核心结构。眼底的损伤和病变,尤其是视觉最敏锐的黄斑区病变,可以造成我们视力的明显下降,而且治疗后也很难恢复到原有视力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眼底疾病的重视。
哪些病可以通过眼底检查筛查出来
眼底照相可筛查以下眼部疾病:黄斑裂孔、青光眼、视网膜变性疾病、黄斑变性、眼底肿瘤、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视网膜破裂、视网膜脱离、视乳头水肿等。
(一)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健康女性(平均65岁,女:男=2:1)。该病起病隐匿,常在另一只眼被遮盖时才被发现。患者自觉视物模糊、中心暗点、视物变形。
(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它的阻塞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眼盲的急症之一。如睫状血管系统彼此有交通,相应区域可保留部分视力。如果眼动脉发生阻塞,则其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缺血,使视网膜内层和外层营养全部断绝,其致盲率更高,后果更严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特征有三:视力突然丧失;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黄斑区有樱桃红点。
(三)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的眼轴过度延长,致眼后节伸长,引起眼球壁各层变薄。
根据球壁变薄的程度,Bruch膜可以出现断裂,其在眼底镜下表现为低色素的亮线(即谓漆裂样纹或豹纹状)。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得多。预防近视,其实就是为了防止高度近视的发生,从而防止眼底病变。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始于毛细血管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以及基底膜增厚。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主要为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受损。根据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眼底可见视网膜微血管瘤、小出血灶、硬性渗出、棉绒斑、黄斑水肿和视网膜小静脉管径变化(即所谓的“串珠样改变”)等改变。如果任其发展,则很可能会导致失明。
眼底照相还可以发现眼睛之外的健康问题呢!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通过检查眼底血管,可以准确监测全身的血管状况,早期发现甚至预测心脑血管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等,从而精准防控全身慢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我国群体发病率为5.11%,病人中约70%有眼底改变。早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并没有影响,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看东西模糊,过几秒就会恢复,这是小血管痉挛引起的,这种小血管的细微变化核磁、CT、B超等检测方式是检测不出来的,只有通过眼底检查才能检查出来。正常人的眼底动脉和静脉粗细比应在2:3,而早期高血压患者的粗细比在1:3左右,动脉越细说明供血越差,出现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病症的几率越大。
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检查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同车子需要年检一样,其实眼睛尤其是眼底也需要年检。以下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查眼底:
1.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2.高度近视患者
3.有青光眼史或家族史患者
4.有飞蚊症、闪光感、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患者
5.40岁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人群应常规每年进行眼底检查
眼睛犹如全身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年轻人也不可大意,推荐定期眼底照相,及时发现各类眼病,辅助诊断全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