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6岁的年轻小伙小李突然发现左眼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的,以为是没休息好没当一回事,但是过了好些天左眼视力没有好转反倒更加看不清了。于是小李来到了我院眼科主任医师吴利龙门诊就诊。吴利龙主任医师仔细询问病情且为其详细做了专科检查后诊断为“视网中央膜静脉阻塞”,中医称为“络瘀暴盲”。
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s, RVO)是由多种原因致使视网膜静脉血流受阻,进而表现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出血及黄斑水肿为核心特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果把眼睛比作一台精密相机,视网膜就是相机的底片,负责接收光线、传递图像。而视网膜上的血管,就像为底片供水的“水管”。一旦某根静脉血管被堵住,就会像水管堵塞一样,导致局部“漏水”或“爆管”,这就是视网膜静脉阻塞,俗称“眼中风”。
为什么会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
1.血管硬化及内皮损害:多见于中老年人,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这些全身疾病可加重视网膜动脉硬化,增厚硬化的动脉壁对视网膜静脉造成压迫,进而引发视网膜静脉阻塞。
2.血液流变学异常: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或长期缺乏运动可以使血液黏度增高,从而形成血栓,阻塞视网膜静脉而发病。
3.血管炎症: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可侵犯视网膜静脉,使其管壁水肿、内膜受损及内皮细胞增殖或脱落等,进而造成管腔变窄、血流受阻。
4.诱发因素:熬夜、吸烟、酗酒、肥胖、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用眼等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均可诱发视网膜静脉阻塞。近年来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在年轻人群中发病显著升高,这与年轻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熬夜、营养过剩、工作压力大,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用眼过度、不爱运动及生活不规律等都有关系。
“视网膜静脉阻塞”常见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多以单眼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视物变形、眼前固定遮挡感、视野缺损等。
如何预防和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病,减少视网膜动脉硬化进程从而降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风险。
2.改善生活方式:做到戒烟戒酒、科学用眼、适当减肥、健康饮食,避免劳累过度,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
3.药物治疗:活血化瘀中成药药物如血栓通或血塞通片、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烟酸等抗凝可扩张血管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如出现黄斑水肿可考虑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以促进水肿吸收。
4.中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于中医学“暴盲”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脉络瘀阻,血不循经,血溢脉外而遮蔽神光。治疗以化瘀通络为主,根据致瘀的原因辩证施治,佐以平肝潜阳、理气解郁、化痰利湿、滋阴降火等治疗。
5.激光及手术治疗:当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时,可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以防止眼底出血。若视网膜静脉阻塞进一步发展,出现玻璃体积血且无法吸收时,可考虑进行玻璃体切除术以清除积血。
眼科主任医师吴利龙提醒,视网膜静脉阻塞通常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但近年来年轻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熬夜、用眼过度、抽烟酗酒、血脂升高、拒绝运动等,这些都增加了年轻人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几率。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戒酒,适当的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一旦出现无痛性的视力下降,务必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病要有耐心,非一日一时能治愈;且本病为全身疾病在眼局部的一个表现,中医治疗要从全身着手,以防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