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是通过治疗手段,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不同程度地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起到防治全身性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既无刺伤内脏之虞,又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故现代临床广为应用。
耳穴数量之多,各类报刊和杂志发表的就有300多个,经过标准化方案,亦有90个常用耳穴。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百余种疾病,总有效率在95%以上。尤其对近视、弱视疗效更为突出。相传,从前有一位女子,砍柴回来后双目失明,一位游医用银针在她的耳垂上刺了一下,当即重见光明。为了纪念这位游医,姑娘精制银环佩戴于两耳。从此戴耳环在世界上便蔚然成风,并流行“戴耳环可使人眉清目秀不生眼病”之说。有人曾对戴耳环者进行过调查,在34例16-25岁戴耳环的妇女中,除一例是遗传性近视眼外,其余33人视力都良好。为了进一步验证耳环的医疗保健作用,另找了35 例过去没戴过耳环的近视妇女患者,让她们戴耳环进行观察。一个月后,这些患者的视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一患者左眼从0.3提高到1.2,右眼从0.5提高到1.5。由此可见,耳部的按压的确对眼睛的保健有很大益处。耳朵上的耳穴中心点,在耳垂正中稍向面部靠近一点处,扎耳眼时,在普通扎耳眼处向里移一点就可以。为了求得更好的防治眼病效果,以选用带坠而质重的耳环为好。另有许多学者报道,耳压对T细胞的免疫状态有一定影响,并能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吞噬指数提高,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神奇的疗效,应归功于耳廓的特殊组织结构。耳廓的神经在真皮内形成致密的神经网,尤其有意义的是专门支配内脏和腺体机能的迷走神经,在全身各体表部位均无分布,唯独耳廓有其分布,意味着耳穴与内脏、腺体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耳廓的穴位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耳廓的血液供应也很丰富。耳廓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两者各分上、中、下三支,分别供应耳廓上、中、下三段的正面及背面肌肉和皮肤,耳廓的静脉一般伴随着动脉行走。而且耳廓的动脉血管壁上都缠绕着精细不等的交感神经纤维,当身体的内脏器官发生疾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就会发生供血变化,局部就可发生微循环的改变。已有学者指出耳垂折痕对诊断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产生的机理可能与局部供血改变有关。再根据生物全息律原理,耳囊括了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当人体出现病态时,疾病的信息便从耳穴上反应出来,对耳廓的穴位进行贴压按摩等信息刺激,通过经络及神经体液的传递,调动和激发机体免疫抗病、修复、防御潜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作用。
研究还证明,耳穴与脏腑、躯体的联系是多途径的,不仅神经参与,而且体液也参与,是由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当发生疾病时,病理刺激传入冲动的相应神经元和体液间发生病理联系,并大大提高这些神经元的兴奋性。这些神经元与相应耳穴相连,其兴奋性提高,影响了投射于该神经元或邻近神经元耳穴的感觉阈,使之敏感性增高。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的各种良性刺激,使该神经元和体液间发生生态抑制,阻滞了原有病理性传入冲动。或者产生了强烈的兴奋性,使邻近的病理性兴奋被抑制,从而阻断了病理冲动的恶性循环,代之以正常的生理调节,致使病患减轻或消失。有的学者认为,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体液系统,影响了机体的动态平衡,使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发挥了自身的积极作用,从而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