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老花镜?

发布日期:2016-07-29      

老花眼是人进入衰老时期眼部的生理性改变,凡45岁左右的人,随着整体的衰退,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眼的调节功能也随着逐减退至消失,但只要屈光状态无异常,注视5m以外的目标仍无困难,只是在阅读书报与近作业时,会感到目标要放远才能看清楚,年龄越大越要放得远,有的人直至远得无法看清才配戴老花镜,以补偿调节的不足。     老视眼症状出现的迟早,与各人的工作性质、习惯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文字工作者和习惯干近距离工作的人出现得早,音乐、美术工作者则出现得迟,体弱多病、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出现得早,身体强壮者出现得迟。老视的矫正,应结合各人的情况而定。一般阅读和近作业在33厘米处。依此距离,正视眼给予的老花镜与年龄的关系是:40岁为+0.50D、45岁为+1.50D、50岁为+2.00D、55岁为+2.50D、60岁为+3.00D、65岁为+3.25D、70岁为+3.50D。在决定老花镜处方时,首先要检查病人的屈光状态,有屈光异常者要戴矫正眼镜测定单眼和双眼的近点,然后再结合各人的体质、工作性质和习惯而定。如从事于文字工作、雕刻、钟表装修、打字工作和习惯于把目标放近和体弱者,可多给点。对于从事音乐、美术、木工和习惯把距离放远或体质强壮者,则少给一点。

有的老年人多年来一直依赖戴老视眼镜才能看书和近作业,且每隔3~5年要把度数调高,60岁后发觉戴已不适应,需要将书本放近,甚至摘掉眼镜才能看清,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仔细检查有无老年性白内障或糖尿病性近视,如能删除,那就是因晶状体核硬化脱水后屈光指数增高,使屈光率增强的缘故,医学上称为核性近视或屈指性近视,应进行验光检查。在试镜结果的基础上按老视与年龄的关系调整配镜度数。

上一条:谨防视觉污染

下一条:明目保睛有妙法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