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一系列精细、周到的护理措施,确保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能得到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照护。那么手术室优质护理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术前优质护理
术前访视:
访视时间一般选择在术前1日下午进行,访视者(通常为巡回护士及麻醉老师)需认真阅读患者的医疗和护理病历,了解手术和麻醉方式,病情及各种生化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其次,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术前准备:
叮嘱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具体时间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要求、以及手术开始时间而定。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优质护理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符合国家要求,整洁、明亮、台面干净。调节手术室温度至合适范围,确保患者术中舒适。
手术配合:
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医疗、护理、麻醉团队三方共同核查并参与完成手术,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心理护理:
巡回护士全程陪伴患者,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在麻醉、手术开始时及患者感觉不适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体位护理:
协助医生摆放患者体位,确保术野暴露清楚且患者舒适。对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或风险较高的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防压疮措施如凝胶垫、棉垫、软枕、泡沫敷贴等。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保持输液通畅,确保麻醉药物和手术用血等及时供应。
保暖措施:
术中调节合适的室温,适当遮盖非手术部位、对输入液体和腹腔冲洗液进行加温、使用暖风机、加温毯等,防止低体温发生。
三、术后优质护理
术后交接:
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生及巡回护士送患者回病房。按规范流程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包括患者术中情况、输入液体、皮肤状况及各种管道等。
术后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如镇痛泵、神经阻滞以减轻患者痛苦。
健康教育与随访: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手术注意事项和康复知识。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恢复情况,解答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