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表示高低的词语,比如“高分化癌”“中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又或者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面对这些专业词语,总会拿着报告去询问医师。
究竟是“高分化”好还是“低分化”好,究竟哪个的恶性程度更高,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区别。
一、什么是分化?
肿瘤的分化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程度越高,分化程度越高。
例如,肠癌中的“高分化腺癌”,等于是在告诉我们,这个肠道里的肿瘤,它的组织与正常的肠道里的腺体高度相似。相反,如果病理诊断里出现了“低分化腺癌”,则说明这个地方长出的肿瘤与原有腺体的相似度很低。若肿瘤组织缺乏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相似之处,这类肿瘤被定义为“未分化癌”。
二、什么是级别?
一般只有恶性肿瘤才需要分级。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和核分裂的数目进行分级。上文里的“分化”被包含在“分级”诊断的考虑条件内。
肿瘤类别不同,分级也不一样。
如果未指定针对肿瘤类型的分级系统,则通常使用以下系统:
Gx:无法评估级别(分级不明);
G1:低级别或高分化癌细胞,通常生长缓慢;
G2:中级别或中分化癌细胞,生长速度较正常细胞更快;
G3:高级别或低分化癌细胞,生长更快,更具侵袭性。
G4:未分化癌,高级别。
低级别肿瘤往往生长更缓慢,更不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而高级别肿瘤则通常生长更快、更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综上所述,分化越高、级别越低的肿瘤,与正常组织越相似、生长越慢,机体能维持正常运作的能力也越强越久,患者的治疗、预后可能就越好。相反,则说明患者病情的危险性越高,生存率可能就越低。
三、什么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这两个专业词语,最常出现在内镜组织活检(胃黏膜、肠黏膜等)和宫颈活检的病理报告里,它们虽都有“瘤”字,但都不是癌。
上皮内瘤变,明显是在上皮内的病变。指的是上皮性组织的一种非浸润性肿瘤性改变,属于癌前病变,形态上可表现为结构和细胞学的异常,病变具有基因的克隆性转变,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当组织不断地被致癌因子损伤而自我修复后,一部分正常的组织发生“叛变”,分化为“瘤变”的组织。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限于上皮的下半部,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到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还出现细胞核失去正常的“极性”,可能变大占据整个细胞。
尽管病变局限在黏膜内,但仍要引起重视。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时治疗和定期检查有助于观察病情是否加重。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要根据病变部位进行专科治疗,不管不顾只会发展为更严重的“癌”。
看完这些解释,您是否对病理报告上的“高高低低”有所了解了呢?最后还是要提醒患者和家属们,专业的治疗离不开医师对病情的全面分析,拿到病理报告请一定要及时与自己的主治医师沟通,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