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到底有没有辐射?

发布日期:2024-11-15      作者:吕娟       编辑:刘丹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目前在医院越来越普及,因为核磁共振里面带有一个“核”字,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核辐射、核污染,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核磁共振与核辐射究竟有没有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核磁共振(MRI)检查的科普小知识。

核磁共振检查有辐射吗?

很多人去医院检查,听医生说要做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内心OS都是这样的:这个检查不会有核辐射吧?多做几次不会得癌吧?伤身体的吧,做完了要吃啥补补呢?

磁共振成像(MRI),以前有叫做核磁共振成像(NMRI)英文名叫做: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但是后来专家们发现,这个名词的用词不够好,前面带了一个Nuclear,就是“核”的意思,于是在很多人脑子里出现了“核弹”、“核辐射”等词。其实两者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于是专家们去掉了前面的词改成了: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中文叫做: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到底有没有核辐射?振的又是啥?

所谓“核磁共振”,这里的“核”其实是氢质子核,也就是咱们体内水分子的组成成份。磁共振检查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高磁场中与射频脉冲电信号共同作用的成像方法,所以核磁共振中的“核”并非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核辐射、核武器的“核”,而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氢原子核。因此这项检查是无辐射、相对安全的。

磁共振的原理:设备本身是一个强大磁铁,大磁铁就会有南北极。人体放到设备里后,体内“自由主义”的氢质子就被强制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且离开了自己位置。好了,现在没有磁场了,这些“自由主义”的氢质子迅速回到了自己舒服的家,把每个氢质子的“回家”时间输入强大的计算机,根据每个质子回家的时间不同,就计算出不同人体组织的图像。

所以,在磁共振的检查过程中,对人体发生作用的,是磁场和产生共振的能量脉冲。不存在X线,没有电离辐射,是很安全的,对人体更没影响。

磁共振不需要《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规定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一)放射治疗;(二)核医学;(三)介入放射学;(四)X射线影像诊断。CT、DR等X光放射诊疗设备都需要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才能投入使用,而核磁共振设备并没有被纳入《放射诊疗许可证》范围内,也说明了磁共振并没有电离辐射,是很安全的。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磁共振成像仪是十分安全的医疗设备,对人体和周边环境是不会有影响和损害的,大家大可不必谈“核”色变!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