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我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治医师康贞、文业成圆满完成医疗援藏任务载誉归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谢海波等前往黄花机场迎接,以热烈的掌声和馥郁的鲜花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温暖的问候。

初心胜雪,照亮征程
2025年5月,康贞和文业成带着医院的嘱托抵达贡嘎县藏医院。初到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两人彻夜难眠,但他们仅用3天时间就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既然来了,就要把最好的技术留下。”这是两位医生共同的信念。通过深入调研,他们发现高原地区因独特的自然环境,膝关节炎、脑血管病、月经不调等疾病高发,而当地藏医对针灸技术掌握有限。于是,一场系统的技术帮扶就此展开。

每天清晨,在贡嘎县藏医院的针灸科里,文业成一边为患者施针,一边向围观的本地医生讲解取穴原理和操作要领;康贞则在病床间穿梭,手把手地指导医生们进行针刺、艾灸操作。这种“边操作、边讲解”的带教模式,很快让当地医生突破了“不敢扎针”的心理障碍。
让中医技术如格桑花般开遍牧场
“医生,我从拉萨来,就信你们!” 一位患者辗转找到康贞医生。两次穴位埋线后,他减重16斤,健康状态明显好转,专程送来锦旗。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埋线治疗后当月怀孕;一位长期腰痛的牧民在接受文业成医生的针灸后,终于直起腰背,含泪道:“我能扛起牛粪袋了!”

两位医生共同引进的穴位埋线与督脉灸技术,在高原绽放异彩。穴位埋线累计治疗百余例,直接推动医院成立体重管理门诊,契合国家健康战略;督脉灸则针对高原寒邪,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去温暖。他们的足迹还遍及岗堆镇、朗杰学乡等偏远地区,义诊送药超500人次,让中医技术如格桑花般开遍牧场。
融合之光,中医与藏医的对话
2025年8月中国医师节,贡嘎融媒对两位医生进行专访。他们娓娓道来:“中医与藏医虽理论体系不同,但都追求天人合一。藏医的‘三因学说’与中医的阴阳辨证异曲同工。”他们表示,针对关节炎、寒湿痹症等高原高发病,针刺与艾灸能快速缓解疼痛,且操作简便,深受牧民认可。

“起初牧民对针灸好奇又犹豫,现在会主动要求扎针。”文业成医生笑道。这种信任,源于他们对藏文化的尊重——虚心学习日常藏语,请教“隆、赤巴、培根”理论,并且用心将藏医外治法与针灸结合。这种融合不仅赢得了同事的信任,更让治疗事半功倍。

他们通过床边教学、专题培训、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致力于培养能够独立开展针刺治疗的本地医生。除了在医院带教,两位医生的足迹还遍布贡嘎县的各个角落。他们先后前往岗堆镇、朗杰雪乡等偏远地区开展义诊,送医送药到当地居民家中;为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在贡嘎县中学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情铸丰碑,哈达与锦旗背后的认可
在藏医院的同事们自发组织的欢送会上,年轻的医生们捧着洁白的哈达,依次为康贞和文业成戴上:“老师,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感谢你们的悉心指导!”一位藏族老阿妈握着文业成医生的手不舍得放开:“文医生,我的腰不疼了,这段时间真的辛苦你们了......”康贞医生的诊室里,也挤满了前来送行的患者。

近半年,两位医生累计带教查房200余次,门诊针灸诊疗超600人次,开展各类培训讲座10余场。他们用仁心仁术,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一段动人的援藏故事。贡嘎县藏医院院长深有感触地说,你们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本土医疗骨干,这份情谊我们将永远铭记。

11月的贡嘎,寒风凛冽,他们却收到了一份炽热的离别礼——贡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感谢信,以及一面绣着“Unbelievable, Incredible, Amazing, WOW, 牛”的锦旗。这面中英文交织的锦旗,来自一位从拉萨专程赶来的患者,见证了援藏医生们用仁心仁术在高原写下的奇迹。

归来之际,两位同志分享了援藏的感悟与收获。康贞医生动情说道,这段经历是她职业生涯最难忘、最宝贵的财富。文业成医生说,援藏让他对医者使命有了更深切的领悟,铸就了自己的精神高地。谢海波表示,两位同志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援藏任务,为促进民族团结、提升边远地区医疗水平作出了贡献。他们是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优秀践行者,全院职工应以他们为榜样,汲取这份源自雪域高原的坚韧与奉献之力,用更精湛的医术与更博大的仁爱,在新征程上续写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