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学院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21〕2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2〕4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16]4号)和《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及录取方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情况,经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为稳妥做好我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加强对考生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既要注重学业知识考核,也要加强对考生专业能力素质和科研创新潜质的考查,既要注重考生的考试成绩,也要注重考生的一贯表现。
2.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广大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复试导师和工作人员的遴选、培训和管理,强化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做到复试录取工作程序严谨、公平公正、信息公开,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我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组织领导
1.成立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医院的研究生复试和拟录取建议名单工作。
2.成立我院纪检监察员参与的复试监督小组,负责我院复试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并受理考生的举报、投诉事宜。
3.成立我院复试工作保障组,负责复试前准备和复试过程中的联络、协调以及疫情防控等。配备专人负责本学院远程复试平台的技术运维,对复试软件平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功能进行充分评估和演练,确保满足网络复试要求。
4.每个专业复试小组设组长1名,成员总数不少于5人,实行组长负责制(如有近亲属参加本次考试必须回避)。专业复试小组负责考查考生的英语听力及口语水平、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并对考生进行量化打分。每个复试小组另设助理(秘书)1-2名,承担协调和记录工作。复试全过程录音录像按规定留存备检。
三、复试分数线
学科门类
|
学位类型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复试分数线
|
|
单科(满分=100分)
|
单科(满分>100分)
|
总分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1
|
中医内科学
|
41
|
123
|
355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2
|
中医外科学
|
41
|
123
|
360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3
|
中医骨伤科学
|
41
|
123
|
340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4
|
中医妇科学
|
41
|
123
|
344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6
|
中医五官科学
|
41
|
123
|
326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7
|
针灸推拿学
|
41
|
123
|
346
|
中医
|
专业学位
|
105709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41
|
123
|
319
|
四、专业计划
专业名称
|
已接收推免生人数
|
统考+士兵计划招生数
|
中医内科学(105701)
|
11
|
21(含士兵计划1人)
|
中医外科学(105702)
|
13
|
24(肛肠16皮肤8)
|
中医骨伤科学(105703)
|
3
|
15
|
中医妇科学(105704)
|
3
|
7
|
中医五官科学(105706)
|
0
|
4
|
针灸推拿学(105707)
|
5
|
8
|
中西医结合临床(105709)
|
6
|
12
|
五、复试考生名单
1
|
105412514701555
|
李玥雯
|
中医内科学
|
2
|
105412431100183
|
林淑艳
|
中医内科学
|
3
|
105412432000859
|
肖晨曦
|
中医内科学
|
4
|
105412431100157
|
尹清琪
|
中医内科学
|
5
|
105412431100180
|
刘旭东
|
中医内科学
|
6
|
105412431500542
|
周美鑫
|
中医内科学
|
7
|
105412361401344
|
杨雪莹
|
中医内科学
|
8
|
105412431500519
|
李思澜
|
中医内科学
|
9
|
105412133501193
|
王智皓
|
中医内科学
|
10
|
105412431100187
|
孙毓忱
|
中医内科学
|
11
|
105412413701388
|
冯慧可
|
中医内科学
|
12
|
105412431100171
|
吴潇
|
中医内科学
|
13
|
105412431100166
|
舒孟瑶
|
中医内科学
|
14
|
105412431500536
|
苏思雅
|
中医内科学
|
15
|
105412614401600
|
伍秦亮
|
中医内科学
|
16
|
105412511901532
|
左丽婉
|
中医内科学
|
17
|
105412360801308
|
刘柳
|
中医内科学
|
18
|
105412432300992
|
何亚星
|
中医内科学
|
19
|
105412431100162
|
谭岳婷
|
中医内科学
|
20
|
105412444101451
|
廖美慧
|
中医内科学
|
21
|
105412500201471
|
李惠
|
中医内科学
|
22
|
105412431500513
|
谭珍怡
|
中医内科学
|
23
|
105412431100189
|
郭姝倩
|
中医内科学
|
24
|
105412512501546
|
陈煜婵
|
中医内科学
|
25
|
105412431100154
|
李云艺
|
中医内科学
|
26
|
105412214301230
|
杜麒麟
|
中医内科学
|
27
|
105412361401346
|
丘成燕
|
中医内科学
|
28
|
105412431100159
|
张泽宇
|
中医内科学
|
29
|
105412361401347
|
刘子微
|
中医内科学
|
30
|
105412413701385
|
杨梦晗
|
中医内科学
|
31
|
105412133501195
|
闫俊辰
|
中医内科学
|
32
|
105412431900818
|
陈志锦
|
中医内科学
|
33
|
105412431100191
|
陈加强
|
中医外科学
|
34
|
105412431500575
|
李海玲
|
中医外科学
|
35
|
105412431100205
|
谢梦
|
中医外科学
|
36
|
105412432100910
|
陈敏
|
中医外科学
|
37
|
105412431100213
|
文鸾凤
|
中医外科学
|
38
|
105412431100193
|
陈雅雯
|
中医外科学
|
39
|
105412431100207
|
孙雨欣
|
中医外科学
|
40
|
105412133501198
|
吴雪
|
中医外科学
|
41
|
105412360701302
|
叶鑫
|
中医外科学
|
42
|
105412431100208
|
谭锦钰
|
中医外科学
|
43
|
105412431500557
|
黄敏
|
中医外科学
|
44
|
105412431100231
|
罗姝
|
中医外科学
|
45
|
105412431500556
|
刘奕
|
中医外科学
|
46
|
105412432701109
|
袁裕评
|
中医外科学
|
47
|
105412431100239
|
阳钧成
|
中医外科学
|
48
|
105412431100234
|
胡炎芝
|
中医外科学
|
49
|
105412431500580
|
周欢
|
中医外科学
|
50
|
105412614001594
|
成思宇
|
中医外科学
|
51
|
105412431500567
|
聂静
|
中医外科学
|
52
|
105412340101278
|
李东霖
|
中医外科学
|
53
|
105412622101611
|
文正芳
|
中医外科学
|
54
|
105412650601623
|
李锦芳
|
中医外科学
|
55
|
105412431100194
|
秦伊乐
|
中医外科学
|
56
|
105412431600725
|
周望潮
|
中医外科学
|
57
|
105412421001402
|
贺守炎
|
中医外科学
|
58
|
105412431100245
|
欧阳喆浩
|
中医外科学
|
59
|
105412614001591
|
汪雅梅
|
中医外科学
|
60
|
105412432501057
|
田永森
|
中医外科学
|
61
|
105412511801531
|
冉茂霞
|
中医外科学
|
62
|
105412431100252
|
董文德
|
中医骨伤科学
|
63
|
105412431100249
|
向官海
|
中医骨伤科学
|
64
|
105412431100247
|
宋佳明
|
中医骨伤科学
|
65
|
105412431100248
|
金晖
|
中医骨伤科学
|
66
|
105412421801417
|
袁率财
|
中医骨伤科学
|
67
|
105412431100257
|
张天择
|
中医骨伤科学
|
68
|
105412502801512
|
申陆杰
|
中医骨伤科学
|
69
|
105412460601468
|
吴子政
|
中医骨伤科学
|
70
|
105412614001595
|
尚鑫
|
中医骨伤科学
|
71
|
105412431500594
|
邱勋祥
|
中医骨伤科学
|
72
|
105412431100254
|
贺玉楼
|
中医骨伤科学
|
73
|
105412432401030
|
吴粤
|
中医骨伤科学
|
74
|
105412431100251
|
邹洋
|
中医骨伤科学
|
75
|
105412431500604
|
王情湘
|
中医骨伤科学
|
76
|
105412432000863
|
何梦帆
|
中医骨伤科学
|
77
|
105412431100262
|
邓钧水
|
中医骨伤科学
|
78
|
105412432701111
|
陈振华
|
中医骨伤科学
|
79
|
105412432000865
|
刘康
|
中医骨伤科学
|
80
|
105412361401351
|
叶国庆
|
中医骨伤科学
|
81
|
105412630301617
|
郭立鹏
|
中医骨伤科学
|
82
|
105412431100267
|
陈淋淋
|
中医妇科学
|
83
|
105412430500405
|
李玥衡
|
中医妇科学
|
84
|
105412431100264
|
代函芮
|
中医妇科学
|
85
|
105412431100265
|
莫盈盈
|
中医妇科学
|
86
|
105412361401356
|
杨程卷
|
中医妇科学
|
87
|
105412611701582
|
任诗妍
|
中医妇科学
|
88
|
105412431500611
|
龙须
|
中医妇科学
|
89
|
105412460301465
|
郑秋满
|
中医妇科学
|
90
|
105412130201172
|
彭思嘉
|
中医妇科学
|
91
|
105412330401266
|
陈少杰
|
中医五官科学
|
92
|
105412431100275
|
郭萱梓
|
中医五官科学
|
93
|
105412650601624
|
张镱朦
|
中医五官科学
|
94
|
105412443201449
|
林佩怡
|
针灸推拿学
|
95
|
105412432701117
|
杨阳
|
针灸推拿学
|
96
|
105412511901537
|
周胜利
|
针灸推拿学
|
97
|
105412424501433
|
彭曼
|
针灸推拿学
|
98
|
105412431900828
|
黄语函
|
针灸推拿学
|
99
|
105412431500615
|
谭甜
|
针灸推拿学
|
100
|
105412421101411
|
张梦
|
针灸推拿学
|
101
|
105412371101369
|
冷锋
|
针灸推拿学
|
102
|
105412431900829
|
贺卓众
|
针灸推拿学
|
103
|
105412431800782
|
何磊
|
针灸推拿学
|
104
|
105412431700755
|
赵睿
|
针灸推拿学
|
105
|
105412431100286
|
陈仁凯
|
中西医结合
|
106
|
105412232801250
|
田卫杰
|
中西医结合
|
107
|
105412431100287
|
邓晓晨
|
中西医结合
|
108
|
105412431100288
|
方灵莨
|
中西医结合
|
109
|
105412502701508
|
陈瑶
|
中西医结合
|
110
|
105412432000869
|
王丰林
|
中西医结合
|
111
|
105412431500623
|
郭晏资
|
中西医结合
|
112
|
105412411401374
|
王舒
|
中西医结合
|
六、复试时间
笔试:2022年3月30日(周三)上午9:00-10:30(线上)
面试:2022年4月2日(周六) 全天9:00--18:00(线上)
七、 调剂工作
(一)调剂基本原则
1.符合我校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所规定的申请调入专业的报考要求。
2.初试成绩(单科、总分)均须达到我院对应专业规定的复试分数线要求。
3.申请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考生初试统考科目涵盖调入专业所有统考科目的,视为相同)。
5.报考临床医学或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学术学位),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或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
6.所有调剂考生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网站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调剂,否则无效
7.我校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小时,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不高于36小时。
八、录取规则
1.初、复试成绩权重
(1)初试成绩占 70%、复试成绩占 30%。
(2)复试成绩= 外语成绩(听力+口语,总分 100)+专业课笔试成绩(总分 100)+综合面试成绩(总分 100)
(3)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成绩/5)×70%+专业课笔试成绩(总分 100)×10%+综合面试成绩(总分 100)×15%+外语成绩(总分 100)×5%
2.录取规则
1.复试成绩180分为合格线(面试专业分不低于60分),低于180分为不合格,则不予录取。如没有完整参加各个环节的复试,则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2.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学院招生领导小组根据分专业计划,按照考生复试最终成绩名次研究确定拟录取建议名单,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拟录取名单。
4.复试合格考生均具有待录取资格,如遇本学科拟录取考生放弃,在对应批次复试合格考生中按最终成绩高低顺延拟录取。
5.凡是复试过程中作弊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拟录取资格。
九、安全管理
收集所有参加复试工作专家信息,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排查;对参与复试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防疫相关培训,切实做好防护工作。凡近期有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旅居或接触史的,按照防疫相关工作要求逐级报告。凡因工作不负责任而发生缓报、瞒报、漏报疫情的,将根据学校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十、纪律要求和监督
1、所有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同学应在规定的时间前到达。在笔试和面试开始后仍未到者,视为自动放弃硕士研究生复试资格。
2、面试评委、监督人员、工作人员所携带的手机等通讯设备一律于面试前交指定的人员保管。
3、在整个复试过程中,凡有亲属参加复试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复试工作。
4、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监督电话:0731-849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