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渊源

发布日期:2024-05-22      编辑:宣传统战部

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字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至今仍是中医临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书中收录的数百个方剂,人称“经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屡试不爽的瑰宝。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不顾忌封建时代官场戒律,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坐在太守堂上、敞开衙门,为平民百姓治病,救人无数,深得百姓尊重和爱戴,人称“张长沙”,学医之举被称为“问道长沙”,“坐堂行医”亦因此沿袭至今。

后人为纪念张仲景济世救民的胸怀,将中药铺称为“堂”,如“九芝堂”“同仁堂”等;将医生在药铺里坐诊的行为,称为“坐堂”;名老中医收徒,都必行“拜仲景先师礼”。为了缅怀张仲景的历史功德,于乾隆八年在太守堂原址修建了张公祠(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址所在地)。

如今的湖南省中医院,正是当年长沙府衙门所在地,即张仲景坐堂行医之地,医圣遗风,深深地影响着这所中医院。2006年,长沙市政府在此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张仲景祠故址”。湖南省中医院,与医圣实现跨越两千年时空的相契。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