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发展历程(2014年—2024年)

发布日期:2024-05-22      编辑:宣传统战部

2014年,医院开展了护士长以上干部述职述廉、党委书记讲党课、“德艺双馨”名师名医——欧阳恒先进事迹巡讲。医院业务收入突破3.05亿,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0.2%,制剂收入同比增长51%,医疗教学综合大楼主体工程顺利封顶。医院获批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特色骨伤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召开了第一届全省中医医院骨伤科、肛肠科、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新增博士生导师3人,4人获批省级名中医,2人被列入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人成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养对象。同年,医院开展援外医疗,派遣骨科主治医师——阮红良到津巴布韦支援当地医疗建设;孙达武老教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欧阳恒老教授获2013年度“CCTV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提名奖;十病室获评“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徐无忌博士在“第二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5年,全院业务总收入3.36亿元,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6.2%,出院人次同比增长8.2%,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13.2%,中药饮片和制剂收入同比增长14.8%。医院引进宫腔镜、椎间孔镜等价值1200余万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新开展了关节镜等5项关键诊疗技术和55项新技术;在全院各个科室推行并实施了52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确保每个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5项;根据临床名医专家的经验用方,新研发5种膏方;派出了7名医务人员到西藏山南地区医院和新疆吐鲁番市维吾尔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援助和学术交流;顺利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复核检查,新立项27个临床试验项目,完成13个,立项数和完成数均创历年新高;承办了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全国肛肠新技术培训班,主持召开湖南“中医骨伤、肛肠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吸引了省内100多家市、县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代表近三百人参会,与百余家联盟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孙达武老教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名师”,匡继林教授当选“湖南最美女医师”并受到中国日报特稿部记者采访报道。同年,“堵住”医院大门数十年之久的东侧蔡锷北路破旧棚户区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社区公园——仲景中医文化广场开建。

2016年6月,伍一文调出,何永恒任党委书记。医院第二次党代会成功举办,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7人、纪委委员5人,医院党委荣获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全院业务总收入3.7亿元,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68%,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46%,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6.67%,自制药销售同比增长14.82%;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各种应急预案;居民健康卡医院自助服务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的上线运行,医院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成功申报了王净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院内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达到8个,4位第三批国家优秀临床中医人才学员均以优异成绩结业。同年,医院与邵阳、凤凰、沅陵三家县级中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先后派遣15名医生进行技术指导;配合省内外媒体拍摄《健康一线》《养生学+》等专家专题讲座视频,网络点击率达50万次。

2017年4月,熊辉调出,李木清任院长。医院召开党员大会,完善了各党支部支委会结构,党委书记直接分管行风建设工作,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并同步开展了医院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全院78个科室(部门)共认领职权82项,廉政风险点82条。同年,医疗教学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7991.91m2,地上共23层,医院开放床位数从606张增至885张,医院东侧仲景中医文化广场建成。全年医院总收入达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3.753亿元,诊疗262478人次,出院23040人次,平均住院日降至10.8天,自制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41%。医院新增质控员交叉质控环节,开展了院领导夜查房制度;进一步实行专科分化,对全院22个病区规范了科室命名,统一制作了标识标牌,规范了医疗秩序;建设了高标准的消毒供应中心、检验中心;新增脊柱科、脑病科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中医护理立项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成功申报肖国士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立项朱莹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项目和游柏稳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才项目。医院成立了联盟体巡诊、巡讲专家服务团,并定期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巡诊、查房、讲座、义诊活动共22次,新增基层医疗联盟单位17家。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11月全院总收入4.6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4.4亿元,诊疗265692人次,出院28035人次,平均住院日10.72天,自制药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88.39%。医院首次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同时牢牢把握“综合功能齐全、专科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办院方针,新增肾病科、肺病科、针灸科、老年病科、护理学、中药学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肛肠学被推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学科遴选项目;成功申报二级教授1名,立项省级杨志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功申报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和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各1名、考取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引进“三高”人才6人;调整成立了门急诊管理办公室,设立院前急救站,全面升级了医院自助服务系统,推行了分时段预约挂号;设立院前急救站,并通过长沙市120急救中心的现场评审;与开福区卫计局签订了全面托管秀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议,成立了医院第一家紧密型医联体。同年,医院召开了第七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医院综合绩效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2019年,医院总收入达5.73亿元,诊疗380684人次,出院34177人次,平均住院日10.73天。医院顺利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甲复评,积极推行“互联网+党建”,引进“智慧党建平台”,院长李木清论文荣获中南六省(区)和港澳台三地医院院长高峰论坛征文二等奖。医院搭建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治疗三位一体医疗急救平台;增设了介入中心和卒中中心,全年开展介入手术330余台,设立了中医传统治疗中心、针灸治疗中心和疼痛康复治疗中心,全院全年新开展医疗技术项目20项;成功申报皮肤科为湖南省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牵头成立了湖南省中西医皮肤病专科医联体、湖南省风湿与疼痛专科医联体,成功申报中医内科、骨伤科、皮肤科、肛肠科、医院感染科为湖南省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与湖南华珍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湘江世纪城门诊部;为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引进技术总监1名、专业技术人才4名,信息化人才梯队初步形成,“互联网+中医医疗医院”初见雏形。同年,医院重塑了5米高的张仲景铜像,启动了医院首届医圣文化节,连续举办了两期湖湘仲景文化沙龙公益讲座;聘请了中华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担任医院文化建设总指导;评选出院内首届青年名医30名,名医15名。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医院齐抓共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10名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分别奔赴各市州,7名援鄂医疗队员编入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湘五区,并获方舱医院先进个人称号;赴河南安阳核酸检测抗疫医疗队被授予“安阳终身荣誉市民”称号;在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中,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华光、蒋霞、陈琼、谢宇雯、罗仕德5人分别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华光同志同时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毛以林主任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合表彰中被记大功,游柏稳副院长被记功,周丽凤获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理工作先进个人表彰,陆小龙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医师奖”,祁双林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蒋霞、谢宇雯获湖南省护理学会“优秀护士”表彰。医院集结出版《庚子伏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实录》。

同年1月,杨声辉任党委书记,何永恒调出。受疫情影响,全年总收入55743.1万元,诊疗人次304858人,出院人次28471人,平均住院日10.9天。医院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中医特色鲜明、专科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科荟萃、综合实力领先,人才、技术、管理一流,平安、和谐、幸福智慧的湖南省中医院”的发展目标。院党委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医院内科楼改扩建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新增面积5590.12㎡,新增床位400张;与湘江新区管委会、望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三方协议,拟在高铁西城置地200余亩建设新院区;平江县中医医院与我院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护理门诊正式挂牌运营;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重点研究室”立项湖南省重点研究室;医院获批湖南省首批互联网中医医院,“仲景中医云”APP上线运行。同年,医院启动了职能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立了法制办,医院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荣获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人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2018-2019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2021年,医院启动清廉医院建设工作,印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确立实施“1359”发展战略。医院荣获国家卫健委实施的“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5-2020年)”双满意十佳优秀中医医院,医院党委书记杨声辉参加全国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座谈会并作主题交流发言,院团委获评湖南省委宣传部首批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共青团湖南省委颁发“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全院总收入达6.8亿,其中业务收入6.2亿,门急诊诊疗突破40万人次,出院32790人次,平均住院日11.51天;成功立项湖南省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湖南省发改委骨伤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开展新技术项目59项,确定了日间手术拟开展病种15种;启动全国首家公立中医院“互联网+护理”核酸检测上门采样服务,护理部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列入全国中医院系统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8个自制药品种成功进入省内第一批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三个品种获得生产批文;搭建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互联网医院迁移至医院主公众号下,累计用户21.5万人。同年,党委书记杨声辉带队赴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进行考察交流,计划融合湖湘地方文化元素,打造湖南省中医院仲景文化园,并将每个月1号和15号定为“仲景日”,每逢仲景日,医院所有科室全天免除挂号费。

2022年,医院持续推进党建六大工程,启动党建文化走廊建设;成功立项湖南省统战课题重点项目1项,实现了医院省级党建课题零的突破;成立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党校,首次推选出清廉个人和集体;祁双林获评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华光获评2022年湖南“最美医生”。全院总收入达7.66亿元,其中医疗收入6.89亿元,门急诊人次43.88万人,平均住院日11.03天,自制药(含膏方)销售金额突破2000万元;成立了湖湘张氏骨伤治疗中心,恢复了张氏正骨堂,开展了8个MDT多学科联合门诊、6个专病门诊,设立了日间手术部;治未病科、针灸推拿康复科、肾病科、肺病科、中药学、护理、肿瘤科、外科8个科室获批湖南省“十四五”重点中医专科;新增全国名中医1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5个,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名,学生9名,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1名,湖南省“十四五”第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1名和学科带头人6名,二级教授1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基地自成立以来,招收住培学员突破1000人。同年,医院制定了《全员中医药文化传播行为积分量化管理方案》《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创办了“仲景文化节”活动品牌;长沙仲景文化园项目启动,其中“修复仲景祠”等内容被正式纳入《湖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高铁西城院区一期项目——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纳入项目储备库,获得国家专项建设资金1亿元,经省政府第153次常务会议审议研究,同意立项建设,按程序纳入湖南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实施。2022年11月,李木清退休,王国佐调入任院长。

2023年,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龙铁牛同志被中宣部评选为中国援外医疗“时代楷模”群体代表,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入选国家卫健委2023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全年业务收入7.45亿元,门急诊人次突破51.58万,出院人数3.93万,平均住院天数10.10天;新增专病门诊7个,公共卫生科成立,中医肛肠病学入选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针灸推拿康复科、肾病科、肺病科、中药学、护理、肿瘤科、普通外科、老年病科、中医男科、急诊科等10个专科获批湖南省“十四五”重点中医专科;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增至160家。医院高铁西城院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扁鹊楼投入使用,扩大了医疗业务用房约2700平米。医院进一步修订职工及家属门诊优惠政策,解决职工后顾之忧。2023年10月,党委书记杨声辉退休,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国佐主持党委工作。

2024年,是医院建院90周年,医院举办建院9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仲景文化与学术国际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湖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国医大师熊继柏、歧黄学者朱明军、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圆光大学教授姜延锡进行专题授课。医院高铁西城院区一期工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奠基建设,占地面积25亩,编制床位300张;妇科、皮肤科、肛肠科、针灸科、感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同年5月,王国佐任党委书记,刘春华任院长,医院成立高质量发展管理办公室,全面推进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抓手,全面带动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医院入选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

未来,医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以服务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强化统筹,提升内涵,发扬特色,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医院的智慧和力量。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