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下可见的“玉米粒”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4-12-30      作者:唐雯       编辑:何穰

近日,一小儿腹痛难忍前来就诊,遂行超声腹部检查。超声下可见小肠肠壁弥漫性水肿增厚,表现为沿着肠管长轴扫查时,增厚的肠壁于黏膜下层水肿呈无回声,这种黏膜下层呈无回声的水肿被高回声黏膜层包围且整齐排列,形状如玉米粒在玉米瓤上整齐镶嵌。这就呈现出我们超声常说的“玉米征”。

那这种超声表现究竟意味着小儿所患何病勒?原来这就是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中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但它可出现在任何年龄,可以累积皮肤、关节和内脏。

过敏性紫癜典型特征为紫癜疹(100%)、关节痛(68-75%)、腹痛(35-85%)和肾炎(20-50%)。其他罕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系统和血液学问题,如头痛、癫痫发作和凝血功能障碍。

胃肠道受累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紫癜都可以累及胃肠道,有时可以出现在皮疹之前,因此超声医生很有可能是最早提示这一诊断的第一线医生。间歇性或持续性绞痛腹痛的症状是由肠壁出血引起的。大便出血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可能是隐蔽性的。2-3%的患者会发展成肠套叠65%的肠套叠是回肠-回肠,超声诊断会有极大帮助。

超声一般显示低回声增厚的肠袢,粘膜深层积液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他非特异性声像图表现包括腹膜积液、胆囊壁增厚和肠套叠。

总体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例在4至6周内自行消退。在某些情况下会复发。预后较差的往往是肾脏受累的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是公认的,但非常罕见的并发症。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