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确如厕习惯指南
规律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每天排便1-3次,到每周3次之间,都属于正常现象。
正确姿势
“蹲党”与“坐党”争论不休,总而言之,从生理学上来说,肛肠角越大,直肠越直,排便越通常。蹲便更加排便通畅,而坐便更加舒适、安全,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可使用凳子,双脚有支撑点,模拟蹲便。
忌久蹲,用力过猛
久蹲、用力如厕导致胸腔内压和腹压增加,一方面阻碍静脉血回流心脏,引发血管收缩,升高血压,甚至出现血管破裂、脑溢血等情况;另一方面心肌耗氧量加大,容易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温馨提示,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02 健康肠在
预防肛肠疾病
现代人如厕习惯玩手机,导致排便时间过长,长时间的排便和下蹲会影响直肠肛门部静脉回流,引起肛门充血 , 且直肠黏膜与肠壁肌肉的连接也会发生松弛下坠,从而发生痔、脱肛、肛裂和直肠黏膜堆积等肛肠疾病。
预防便秘
经常忍便会让直肠对粪便的刺激敏感度降低,这样容易打乱正常的排便规律,造成排便困难,甚至引发便秘。粪便长期在肠道,水分被吸干,容易导致便结,努挣而加重疼痛导滞恐惧排便,从而引起恶性循环。便秘则容易造成腹内压增大、直肠肛门周围静脉回流受阻,产生瘀血、肿胀、裂口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警惕大便习惯的改变
警惕大便习惯的改变,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隐形信号。肠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里急后重、粘液便等症状,肠癌患者会出现便血、大便辨细等症状,肛肠相关疾病都可能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平时一定要观察记录自己大便习惯变化,并及时就医。
03 如何做好预防
注意排便卫生
首先,要保证肛门的清洁,便后用柔软、脱屑较少的卫生纸擦净,可考虑实用湿厕纸,注意平时清洗时毛巾和脸盆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内裤做到勤换。
调整饮食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如厕习惯密切,首先要避免进食不耐受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辛辣食物、油腻等,要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同时要多运动,做到生活规律,保持健康的生物钟。
重视情志影响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不良情绪会导致消化功能失常,研究表明焦虑与便秘息息相关,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控制排便习惯
排便的最佳时间节点是在早起后或是早餐后,因为起立反射和胃肠反射的影响,肠道蠕动较快,排便更顺畅。控制排便时长同样很重要,尽量在5—10分钟内完成排便。
因此有如厕习惯的改变的需要及时、科学就医,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健康地生活!中医附二提醒大家关注如厕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