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肠镜技术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做肠镜检查后发现自己患上了大肠黑变病。那么,究竟什么是大肠黑变病?大肠变黑是否就是大肠黑变病呢?大肠黑变病的诱因是什么呢?大肠黑变病如何确诊呢?大肠黑变病有什么风险呢?大肠黑变病是否可以治疗呢?下面,我们将从6个问题来读懂大肠黑变病。
01什么是大肠黑变病?
大肠黑变病(melanosi of large intesrine)又称大肠色素沉着症,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具有黑色或棕褐色之色素沉着的非炎性、良性、可逆性为特征的病变。色素沉着可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一般不超过回盲瓣和齿状线,不累及小肠黏膜,结肠以远端为多见,但也有报道以近端为多见,亦可累及全结肠。
本身无症状或者仅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类似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也常表现为伴发疾病的症状,如伴有息肉或肿瘤表现粘液脓血便、肛门下坠感等。常并发结肠息肉与癌。
02大肠变黑是否就是大肠黑变病呢?
大肠黑变病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大肠疾病, 因为色素沉着并不影响功能本身无较大临床意义, 但应注意的是这些细胞并非含有真正的黑色素细胞, 因此需要与黑色素瘤鉴别。同时对于出现较深的色素沉着时, 需与脂肪泻患者的“棕色肠道综合征”以及“缺血性结肠”鉴别。脂肪泻患者可见肠道平滑肌细胞核周围的色素沉着, 呈棕褐色。缺血性结肠炎肠镜局部检查多为因缺血而引起的局部肠黏膜改变, 病变黏膜呈紫红色, 且病变局限。
03大肠黑变病的诱因是什么呢?
1.便秘
便秘使食物残渣在肠道滞留过久,蛋白质分解,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色素颗粒,沉积于肠黏膜。
2.长期服用含有蒽醌类的泻药
长期因为便秘或减肥,服用波希鼠李皮、番泻叶、牛黄解毒丸、麻仁丸等泻剂。由于泻剂中树脂性物质的刺激,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着于肠固有层,被吞噬细胞吞噬。泻剂还可引起肠上皮细胞损伤,该损伤细胞被固有层中的吞噬细胞吞噬。
04大肠黑变病如何确诊呢?
1.有长期便秘、服用蒽醌类泻药病史。
2.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呈黑褐色或棕黑色颗粒状,或呈索状虎皮样、槟榔切片样色素斑。
3.黏膜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浆胞充满棕色颗粒的巨噬细胞。
05大肠黑变病有什么风险呢?
研究显示,大肠黑变病患者同时伴发息肉和大肠癌的几率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大肠黑变病患者病情越重,伴发息肉和大肠癌的几率也相应升高。并且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非常密切, 尤其是其中的腺瘤性息肉已被证明为大肠癌主要癌前病变,所以大肠黑变病患者病情越重,伴发息肉的几率越高, 相应的恶变的机会也相应提高。
06大肠黑变病是否可以治疗呢?
大肠黑变病为非炎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一经发现,立即停服泻药,积极治疗便秘,消除病因后一般经数月后可逆转大肠黑变病。
作者:罗敏 编辑:何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