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肛肠二科 陆文洪
中药熏洗坐浴是中医自古就有的外治之法,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涤法”即熏洗疗法。中药坐浴作为中医院的中医特殊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其中我院肛肠科的复方芩柏颗粒剂可谓是肛肠界的坐浴神药,常年院内自制药销售第一,好评如潮。
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创面,温热刺激引起创面或皮肤的血管扩张,能促进创面及其周围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使局部水肿、瘀血消散,减轻该处组织的充血、水肿,起到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此外通过排出汗液,能够给人舒畅之感,故有清热燥湿、止血镇痛、疏通经络、益气养血之功。
具体用法:复方芩柏颗粒剂(2包12g)放入坐浴盆中(约1000ml),淹及肛门即可,水温37-42摄氏度之间(手能放入水中为宜),坐浴时间7-10分钟。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或者便后一次。坐浴后用干而柔软的毛巾擦干外阴及臀部,可减少真菌感染,促进该部位血液循环。坐浴后,坐浴盆清洗干净,放置于阴凉通风处。
我院肛肠科还有更多的宝藏自制药,如硼贝九华膏、生血通便颗粒,银灰膏,天马颗粒等,疗效肯定。
复方芩柏颗粒剂详解
药物组成:我院谢力子教授创制的临床经验方,由古方“止痛如神汤”基础上化裁而成,黄芩、黄柏、秦艽、桃仁、防风、泽泻、当归、制大黄、玄胡、生地、槟榔十一味中药组成,并以其君药黄芩黄柏命名。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止血镇痛,通利二便。用于痔、瘘、结肠炎、肛周皮肤病等证属湿热瘀结者。
方解: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当归、生地补血活血;桃仁活血祛瘀;玄胡、槟榔活血行气止痛;防风、秦艽胜湿止痛;泽泻清热利湿。诸药合用,补泻并举,泻中有补,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药理作用:抑菌镇痛、抗病毒、抗炎抗溃疡、免疫调节、修复损伤肠粘膜、影响外凝系统凝血因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抑制渗出、提高创面肉芽中EGF水平、参与机体的水液生成运化等多种作用。
用法用量:
口 服: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
外用坐浴:一次12g,加温开水约1000ml充分溶解,一日1~2次。
灌 肠:一次6g,开水100ml充分溶解,冷却至40度左右,保留灌肠,一日1~2次。
科技成果:该方1996年已完成湖南省科技厅“复方芩柏颗粒剂‘三联’应用于痔瘘术后的临床研究“科技成果鉴定,并且获得199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该方剂及其制备工艺”一种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200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
具体运用:
1.混合痔:口服、熏洗坐浴、联合其他药物可明显改善混合痔脱出、疼痛、便血等症状。
2.肛周脓肿:口服+配合熏洗坐浴可缓解肛周脓肿症状。
3.肛窦炎:保留灌肠可治疗肛窦炎。
4.肛裂:熏洗坐浴可减轻肛裂患者疼痛。
5.溃疡性结肠炎: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RORγt/Foxp3失衡,从而下调IL-17表达、抑制相关蛋白CK2的表达以弱化p38MAPK通路、上调结肠黏膜AQP4和AQP8的表达、抑制NF-κB p65表达的上调来发挥作用。复方芩柏颗粒剂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减轻腹痛、腹泻症状。
6.减轻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止血、止痛、抗炎、消肿、促愈。
7.放射性直肠炎、慢性结直肠炎等。
8.改善肛门坠胀、潮湿、瘙痒、大便黏腻不成形、大便次数多等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