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肛肠二科 陆文洪
在中医临证过程中,常提及“发物”的概念。
医生在病人术后常交代“少食辛辣刺激,避免发物,尽量饮食清淡”,那么“发物”究竟是什么?发物真的对术后愈合有影响吗?
一、发物的概念
字面意思而言,“发”在《说文解字》云:“射发也”,其本意为放箭,可以引申为发散、发展等意义。发物应该具有“发”的特性,结合中医理论理解,应该理解为辛温发散类或甘温助热恋邪,误食容易导致疾病加重或复发的一类食物。
具体来说,发物可以分为以下:
发酵食物 |
酒、酒糟、腐乳、奶酪、菌菇等 |
蔬菜 |
葱、姜、蒜、韭菜、辣椒等 |
水果 |
桂圆、荔枝、桃、杏等 |
肉类 |
鸡肉、鹅肉、羊肉、狗肉等 |
致敏食物 |
鱼虾等海腥类食物等 |
也可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病情走向,分为以下几类:
积冷发物 |
西瓜、梨、柿、冬瓜、绿豆、鸭蛋等寒凉食物 |
助湿发物 |
饴糖、大枣、肥肉等易生湿热食物 |
动气发物 |
黑豆、芡实、芋头、大豆、芡实、莲子、红薯等难以消化易阻碍气机之物 |
动火发物 |
生姜、花椒、狗肉、羊肉、韭菜、咖喱等易上火的辛味辣味食物 |
动风发物 |
虾、蟹、鱼、贝、鸡蛋、牛乳等腥膻食物 |
动血发物 |
生姜、辣椒、花椒等调味品,羊肉等温补食物 |
动气发物 |
胡椒、昆虫类等等 |
发燥之物 |
炒板栗、干花生、瓜子等干制品 |
发物,只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是因人因体质而异的。
二、一分为二看待发物
古人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在养生保健中一直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发物对人体的影响究竟有何机制可言呢?
实际上,看待“发物”应从矛盾的角度。一方面,它诱发、发展疾病,另一方面因其催发作用,未必会有坏结果。
举例来说,海鲜类食物所含的异体蛋白能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引起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又如酒、葱蒜等可通过酒精或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流加速,对原有的病情,有加重或使病情迁延的可能。其正面例子,就如辣椒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但有学者对辣椒素的研究中可得知,辣椒素可以结合肠道中的特定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促进细胞产生内源性的大麻素,从而稳定肠道免疫,一定程度上对于结肠炎等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发酵食物如腐乳,含有大量微生物,学者研究表明其同酸奶等发酵品类似,调节肠道菌群,或可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
从上述我们可得知,某些患病人群需要对特定食物忌口。
皮肤病 |
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白癜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痤疮、丹毒等 |
海鲜、鸡蛋、香椿等 |
传染病 |
水痘等 |
姜蒜、糖果、蛋糕等 |
内科疾病 |
哮喘、肝炎、高脂血症、中风、眩晕、腹泻、痛风等 |
海鲜、鸡蛋、牛奶、鸡爪、羊肉、鹅肉、腐乳等高嘌呤类等 |
外科疾病 |
外科手术后、疮疡疔毒、肛肠疾病等 |
腐乳、酒、姜蒜、辣椒、韭菜等 |
三、发物对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中医认为发物具有补益、温热、发散作用,能引起口干、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火热病证,而且可以加重疮疡、肿物等外科病。
术后伤口生长大致可分为止血清创期→肉芽生长期→上皮移行期→纤维重组期。各类伤口的愈合过程,形象如下图:
伤口愈合,当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微观角度,不同细胞和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参与了创面愈合的各个过程。宏观来看,感染、营养摄入、免疫力、年龄、全身状况、血运、组织氧供等也是其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
值得肯定的是,术后创面的修复,是需要足够营养的。目前为止,尚未有证据能证明:避开伤口炎症反应初期,在创面修复过程中,适量进食营养物质(即使是榜上有名的某些“发物”)不会增加感染、创面愈合不良的几率。
研究发现,辣椒、花椒、酒等发物使血管扩张,伤口生长过程中细胞纤维增生异常,可致疤痕增生。而食用羊肉、海鲜鱼虾等,可能影响刺激炎症细胞释放,加重局部炎症从而影响创面愈合。
总而言之,没有必要因为传统的“发物”说法而因噎废食,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对待术后愈合,也应该合理忌口,不能一概而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体质及术后情况因人而异,饮食宜忌也有差别,建议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