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腿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布日期:2024-07-23      作者:谢义松       编辑:刘丹

来自湖南娄底的朱爹爹今年59岁,近日,朱爹爹因反复腰痛30年再发加重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0余天,在长沙某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一周后,却仍未缓解,自行转来我院治疗。

查看病情后发现,患者腰椎L4/5椎间盘向右后突出比较严重,但患者表现的下肢神经症状为左侧,判断患者左侧下肢疼痛麻木症状并非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而是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所致。行神经阻滞治疗及中医特色理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什么是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股外侧皮神经在通过髂前上棘处的骨-韧带管内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种“特发性”感觉异样性疼痛,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的感觉异常。本病并不少见,多见于中年人,单侧患病较多,但亦可有双侧同时发病。长期存在体位不当或者姿势不良可致使股外侧皮经卡压综合征,如长时间腰椎侧弯或髋关节长时间过度屈曲等,存在骨盆骨折、异物、肿瘤等压迫的患者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多一侧发病,起病可急可缓,该征主要表现为大腿前方及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或烧灼样疼痛,初期疼痛为间歇性,逐渐成为持续性痛,且因持久站立、远距离行走、衣服摩擦、仰卧位大腿过度伸展等动作使疼痛加剧。坐位、卧位时疼痛减轻或消失,髋关节过伸时疼痛加重。髂前上棘内侧并沿此向下约2cm处有压痛点,向下放射,但不超过膝部。股前外侧皮肤可有局限性感觉减退。Tinel阳性,患者常可出现起坐困难,病情严重者需要借助外力才可坐起,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弯腰受限。

此病的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下肢放射痛相似,极其容易误诊。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病因有哪些?

引起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发生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本身因素等,但直接的病因主要是压迫损伤。

股外侧皮神经在出骨盆入股部有成角,加之解剖变异,当肢体活动、体位不当时,神经受到牵拉、摩擦,造成局部组织水肿,肌筋膜鞘囊增厚,引起卡压。骨盆骨折、肿瘤、异物、石膏压迫引起卡压。手术取髂骨时,局部瘢痕粘连造成压迫神经。外伤或血友病发生腰肌筋膜内血肿引起卡压。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症?

神经功能障碍,长期的股外侧皮神经卡压,大腿前方和外侧皮肤可出现刺激性症状,如出汗增多,也可表现为功能缺失症状,如出汗减少等。

感觉障碍,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当卡压持久、压迫严重时,出现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化,造成患者出现大腿前方及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如何发现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体格检查

髂前上棘内侧处有明显压痛点,且髋过伸运动可使疼痛加剧。另外,还发现在患者侧大腿的外侧有感觉异样的范围内,出现多种感觉干扰。触觉、痛觉、温度觉均有减弱,但深压仍存在。在碰触时会引起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患者无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排除腰椎、髋部、骨盆等部位的骨性病变,CT、MRI检查可排除结核、肿瘤以及炎症性疾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诊断标准

根据该神经行走及其分布区的疼痛、感觉异常及皮肤出汗,甚至皮肤萎缩,可初步诊断。

髂前上棘内侧直下约2cm处(股外侧皮神经投影处)出现局限性压痛点,压之有向肢体远端放射感(Tinel征阳性)。肌腱反射存在,不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X线、CT、MRI等检查排除其他性质的病变即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有哪些?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选择药物对症治疗,配合物理治疗,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去除致病因素或进行病因治疗,如避免腰带、紧裤等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改变生活习惯,矫正脊柱畸形。

2、药物治疗

消炎止痛药物,目的为缓解疼痛,适合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如阿司匹林。

神经营养药物,目的为营养周围神经,修复、调理股外侧皮神经,如神经保护剂。

3、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该手术可解除、改善神经卡压的状态,有利于炎症消退。若患者神经受压出现变形,触之有硬感,或是疼痛较为剧烈,应行神经松懈手术,以减轻创伤反应以及水肿、组织液的渗出。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小针刀形似针灸的针,可松懈粘连的软组织,缓解被卡压的末梢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消退。

4、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HANS疗法或激光、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也可选择痛点封闭治疗。

其他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有明显疗效,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在髂前上棘内侧1~1.5cm,腹股沟韧带下缘,用短注射针头垂直进针至筋膜下,出现异感后,抽吸无血可注射药液。若找不到异感,可做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扇形浸润。

预后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经过积极有效、规范的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