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一个每月都会准时“报到”的“老朋友”。它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女性生育能力的正常运作,还反映了身体内部复杂而精妙的生理调节机制。而在这一过程中,子宫内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堪称月经来潮的幕后“指挥家”。然而,有一种疾病却可能悄然威胁着这座“宫殿”的健康——子宫内膜增生。近年来,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约30%的月经异常女性存在子宫内膜增生,严重影响女性月经、生育甚至生命安全,现在就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由雌激素长期刺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常增殖性疾病,既是月经紊乱的常见病因,也是子宫内膜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
二、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危因素
①生殖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未育或不孕、绝经过渡期;
②医源性:长期无孕激素拮抗雌激素或口服他莫昔芬;
③代谢相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④分泌激素的卵巢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等;
⑤遗传:Lynch综合征。
因此我们想要告诉大家:肥胖女性减重5%~10%可显著降低风险,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需遵医嘱监测内膜,40岁以上女性每年妇科体检必查超声。
三、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
根据2024年中国诊疗路径,该病分为不伴非典型性(良性增生)和伴非典型性(癌前病变)两类,后者癌变风险可达23%-48%。
四、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经期延长(>7天)伴大血块;
月经周期紊乱(间隔过短或过长);
绝经后阴道出血(无论量多少都需警惕);
当然啦,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
五、诊断与治疗
①超声检查:初步评估内膜厚度,发现异常回声团(绝经后>4mm需警惕)。
②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分段诊刮:诊断准确率约78%,
宫腔镜活检:可提高病灶定位准确性。
六、治疗方案
对于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良性增生)者:
①孕激素:孕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抑制子宫内膜的过度生长。主要包括曼月乐环、口服孕激素类药物。一般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孕激素药物及剂量,进行周期性或持续性的治疗。
②口服避孕药:对于一些年轻、没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口服避孕药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它能够调节激素水平,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进而控制子宫内膜增生。
③药物治疗无效者建议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
对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者:
①无生育要求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虽然切除子宫后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但能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生活质量。②有生育要求者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定期随访评估,完全缓解后推荐辅助生殖尽早妊娠
七、长期管理
定期复查:每6-12个月进行症状评估、盆腔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内膜活检。
对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手术患者每年妇科检查,保留卵巢者要复查超声及CA125,既往无宫颈病变史,无需TCT及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