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优势 力克危症重症

发布日期:2016-07-27      

细菌感染性疾病目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抗生素的发明,使很多患者获得了挽救生命的机会。但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临床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很多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大大下降,很多感染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抗生素尤如一把双刃剑,有些时候在“治病”的同时,也“致病”,有些强有力的抗生素如泰能、美平等,常常诱发真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而中医药在抗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合理地、尽早地使用中医药干预,可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使垂危患者获得新生。现介绍四病例如下:

1、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37天合并重度肺部感染

这是从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转入我院的70岁的女性病人,原发疾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该院神经外科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并发了重度的肺部感染,不得以行气管切开术。经治疗37天病人仍昏迷不醒,尽管花费10多万元,用尽了各种高档抗生素,肺部感染仍不能有效抗制。该科某主任系省内知名专家,尽管西医学术造诣很深,但并不排斥中医,并认为中医在很多疾病治疗中有其优势。因此,向家属建议将病人转入我院接受中医药治疗。患者入住我院心脑血管专科时,昏迷不醒,呼吸急促,不断有大量的白色泡沫痰从气管插管中涌出。查看其前面所用抗生素,我院有的都使用了,还有相当部分的进口抗生素我院根本就没有。病人治疗成败,就在于中医是否能发挥优势。根据辨证,诊断为痰浊壅肺。投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鼻饲。一周时间患者肺部感染得以有效控制,其后根据辨证,予以化痰醒神,祛瘀通络。住院不到20天,神志完全清醒,一月时间拔除了气管插管,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恢复得非常理想,出院时,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

2、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合并重度肺部感染

某病人,因突发意识不清、四肢瘫痪最先入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磁共振、MRA等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后并发重度的肺部感染,予气管切开,使用泰能、美平、万古霉素等多种高档抗生素,未取得明显效果,又并发了真菌感染。后并予肺灌洗治疗,感染仍无法控制,该院痰培养加药敏试验,显示数十种抗生素除万古霉素外,全都耐药。但万古霉素该病人已连用10余日,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该科曾在美国留学、省内知名的神内专家某主任,向家属建议将病人转入我院治疗。转入我院心脑血管专科前,已在该院治疗重症监护室抢救38天。入住我院时,病情已十分危重,患者神志不清、大量痰液不断从气管导管中涌出。我们仍以中医为主导,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一周不到,肺部感染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现在病人神志已转清,语言、肢体功能明显恢复,病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3、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重度肺部感染

余某,女,89岁,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肺部感染入院,经予以头胞吡胺抗炎、克林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联用抗菌治疗,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去年10月1日后转入我院心脑血管专科,患者神志欠清,呈昏睡状态,面部苍白浮肿,唇绀,张口呼吸,喉间痰鸣,咳嗽,咯出大量白色泡沫痰,四肢不温,小便量少,已三日未曾进食,大便未解,舌底淡红而干,以压舌板撬开口腔,舌面淡而多津,苔少而白,脉沉细。双肺满布大量干湿罗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110次/分,血氧饱合度87%,呼吸30次/分。血钠126mmol/L,病情非常危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科在适当调整抗生素的同时,大胆地使用中医药治疗。根据辨证,断为少阴阳气不足,寒饮伏肺。方以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煎汤鼻饲。10月2日复诊:患者家属子女代诉,昨日中午服药,2小时后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痰,足有一痰盂。21时诊:患者神志转清,心电监护:窦性心律,93次/分,血氧饱合度98%,呼吸22次/每分钟,双肺罗音较前大量减少,病情得以迅速控制。其后随证调方,10天肺部感染痊愈。

4、支气管扩张并重度肺部感染

一位38岁的女性病例,素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入院前由于肺部感染,曾在我省某医学大学附一、附二院及长沙市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3个多月,使用了大量的高档抗生素,医药费花去了近10万元,但肺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后有朋友建议,说西药疗效不好,可以改请中医治疗试试。于是,患者来我院住院治疗,入住我科时,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口罗音,不断咳吐大量绿色的稀痰,精神极度疲惫,身体非常虚弱。患者入住我科后拒绝再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求中医治疗。根据辨证,我们采用古方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结合西医静脉支持疗法,仅一周时间,肺部感染得以有效控制,20天感染临床痊愈出院。病人出院时说:“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好(中医药好),既便宜又有效!”

我院内科心脑血管重点专科,运用中医药为主成功抢救和医治的重度感染的病例还有很多。在此,我们温馨提示病友们,当您患有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未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时,别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抗生素,应及早采用中医药疗法,或许不仅您的病情能够得到迅速好转,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治疗费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