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发布日期:2023-03-21      
   近年来娱乐保健类项目备受大家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按摩、采耳、泡脚的行列,当大家在获得享受与放松之余,是否也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呢?
   近期,我院耳鼻喉科就接诊了几个爱好“采耳”的年轻人。王女士平时稍微觉得有点耳屎就想去采耳馆处理干净,而且采耳时酥酥麻麻的感觉让她觉得十分享受,也就养成了定期去采耳的习惯,但近期王女士觉得自己耳朵里很痒,去药店买了滴耳液后效果并不明显,耳痒越来越严重,并且还觉得耳朵有点胀胀的,总觉得有液体流出来,担心的王女士立马来我科就诊。经过检查后发现王女士是因为频繁采耳,使外耳道感染了真菌,就像“脚气”长在了耳朵里。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王女士的症状都消失了,并表示以后不去随便采耳了。

我们需要经常“采耳”吗?
   其实采耳的主要部位是外耳道,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而外耳又包括外耳道及耳廓。外耳道是起自耳甲腔底部的外耳门,向内到鼓膜,长约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其外侧1/3为软骨部,软骨部皮肤内有类似汗腺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即俗称的“耳屎”。正常的情况下,耵聍对外耳道和鼓膜具有保护作用,少量的干性耵聍可在头位改变,以及在张口、咀嚼时随着下颌关节的活动自行向外排出,所以一般是不需要“采耳”的。但当耵聍在外耳道内堆积凝结,并堵塞外耳道时,就需要去找专业的医生处理了。

“采耳”有哪些风险?
   1.真菌感染  外耳道呈“S”形弯曲,给致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正常人外耳道处于偏酸性的环境,能抑制真菌的生长,但当耳内进水时可改变外耳道的PH值,真菌得以滋生繁殖。当采耳工具消毒不彻底时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将真菌带入外耳道内从而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而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慢性疾病增加、抵抗力下降,都增加了机体感染真菌的风险。
   2.损伤外耳道  外耳道皮下组织很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黏得很紧,当采耳时用力不当就极易损伤外耳道,引起疼痛。皮肤受损时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而反复刺激外耳道的皮肤容易引起慢性充血、肿胀,更利于细菌的生长。
   3.损伤鼓膜  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深部,是一层半透明的薄膜,当采耳的工作人员将工具太过深入时就会损伤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出现疼痛、耳内出血或听力下降等症状。若继发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4.传播血液疾病  当工具消毒不严格时容易传播血液疾病。

怎样预防不良后果:
   1. 改掉不良的掏耳习惯。
   2. 保持外耳道干洁,耳内勿进污水。
   3. 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清淡均衡饮食。

   4. 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作者:龚美萍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