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一则这样的新闻登上了热搜。27岁的小伙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里竟然有一个约3厘米的结石,医生建议小李尝试一种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法:连续一周饮用可乐。医生解释说,可乐中的碳酸氢钠和磷酸可以与胃结石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有助于溶解结石。小伙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医嘱执行。小伙发现,喝了两三天可乐后,腹胀、恶心症状好转了很多。一周后,小伙再次接受胃镜复查,发现结石已经消失了。
什么是胃结石?
胃结石,又称胃石症,是指某些物质在胃内形成的形状如石块样的坚硬团块状异物。这些结石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药物性等多种类型,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植物性的胃结石。
胃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胃结石的形成常与消化道动力异常和摄入的食物成分关系密切。
植物性胃结石:此类型最常见,如未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和其他食物中的果胶、树胶、植物纤维等混合,便可能会在胃内积聚形成团状物。另外,山楂和黑枣等食物也富含鞣酸和果胶。
毛发性结石:常见于拔毛癖或异食癖患者,毛发与胃酸混合后发生变性,并与食物一起形成缠绕的团块。
药物性胃结石:某些药物,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也可能会导致结石。
此外,由糖尿病、混合结缔组织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胃蠕动减少、胃排空延迟,也会增加胃结石形成的风险。
怎么知道自己得了胃结石?
大多数胃结石不会完全阻塞消化道,因此症状可能不明显,人们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或是在摄入正常量的食物后感到异常饱腹,伴随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少数情况下,胃结石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或肠梗阻等并发症。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光或CT扫描,可以观察到胃内的团块状物质,而胃镜检查能够帮助确诊胃结石并排除肿瘤病因。
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就诊,与医生细致沟通病史,以便尽早发现病情。
如何防治胃结石?
如果胃结石较小,症状较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碱性液体(如可乐)来溶解或软化结石,促进结石排出。若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较重,仍可以选择内镜下碎石、外科取石等手段治疗。
但总的来说胃结石患病率较低,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注重预防,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是关键:
1.避免过量食用高鞣酸食物,如柿子、黑枣和山楂等。 建议在食用这些食物时,选择成熟度高的水果,并避免空腹食用,控制食用量,对于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需多加留意。
2.合理搭配食物:在吃柿子等富含丝酸和果胶的食物时,应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肉类等)同时食用,以防止形成结石。
3.适当运动: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可以帮助改善胃动力,降低胃结石的风险。
4.对于糖尿病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等特殊人群,应积极控制基础病,维持正常的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胃结石的风险。
5.中医小妙招: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揉按足三里穴、内关穴、中腕穴等,每个穴位按揉200~300次,可以帮助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