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耳聋逐渐成为许多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性耳聋是全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要因素占比为51.6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中,中度及以上程度听力损失比例达11%。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对于即将迈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来说,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定义及成因
老年性耳聋,也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是随着年龄增长,听觉系统器官逐渐老化所致的一种疾病。典型症状为缓慢进行性地听力下降,双耳呈对称性,常伴有言语理解能力的明显减退。其成因可能与生理变化、噪音暴露、代谢性疾病、使用耳毒性药物、遗传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耳为肾的外窍,老年人肾精渐亏,髓海空虚,或饮食不节、情志过级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清气不升,耳窍失养,故发生耳聋。
早期症状或特征
1.老年人听觉范围变窄:小声听不见,大声受不了
2.部分声音听得见,听不清,尤其是高频声。老人听不清,就容易打岔,言语理解及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3.耳聋时间比较长后,老人反应变迟钝,记忆出现退化,社交困难
4.声源定位困难,例如过马路时对车流声和鸣笛声不敏感。
七条自测老年性耳聋
1.在正常音量下看电视会听漏一些词语
2.电话不顺畅,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
3.不分场合,说话的音量会不自觉加大
4.在人多嘈杂的环境中很难加入对话
5.与他人交流时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
6.鸟叫声、闹铃等听不见,常听的歌曲听不全
7.出现耳鸣,失眠,眩晕症状
如果老人出现以上情况,就可能存在听力损失,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测和治疗。
早关注早发现早干预
1.定期听力检查如果有听力下降的迹象则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2.避免噪声伤害提醒长辈远离高分贝噪声环境,看电视听音乐时放低音量,必要时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
3.保持健康生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特别注意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动物脂肪和内脏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
4.及时干预根据不同的听损情况采用不同的干预手段,如轻度和中度听损可以采用助听器,重度和极重度可以采取人工耳蜗。
中医强肾护耳小妙招
摩耳轮以双手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推摩,直到耳轮发热。
拉耳垂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垂50-60次。
拉耳朵两手食指插入耳孔,先旋转3次,然后突然松手拔出,耳中“啪啪”鸣响6次。
鸣天鼓用掌心堵住双耳,手指放在脑后,用食指压中指并滑下,轻弹后脑部“咚咚”鸣响50-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