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药酒,避开这几个误区

发布日期:2018-04-13      

□文/老年病科 张辉

有朋友问我,说他喝了某知名品牌的保健药酒后出现鼻出血,为什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药酒,药酒的发展历史,如何正确地选用、服用药酒。

药酒,古代同其它酒统称“醪醴”。饮用药酒进行治病、保健在我国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了,现在仍然十分盛行。

在我国古代,酒除了作为饮用品外,其最大的用途就是治疗疾病。班固在《前汉书·食货志》中就称酒为“百药之长”。上古时候,医生看病,常用酒来治疗疾病。古时“醫”字从酉(酒),即说明酒与医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早在2000余年前成书的我国中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已有“汤液醪醴论”篇专述药酒疗法的。

醪醴,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类,醪为浊酒,醴为甜酒。该文论述了酒剂与防病治病的关系,如“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疾在胃肠,酒醪之所及”等。《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酒剂有“醪药”、“醪酒”、“鸡矢醴”、“左角发酒”等,这里所说的醪、醴和酒,指的都是不同的药酒制剂。

晋唐之后,药酒发展更为成熟,大部分中医方剂书、本草书籍以及医类丛书,都有药酒专篇,收载各种用以疗疾、防病的药酒,以及制作药曲、药酒的方法。如唐朝著名的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有“酒醴”专节论述药酒,全书收载药酒方80余首,涉及内科、外科、妇科、补益等各方面。宋代官修的大型医学书籍《太平圣惠方》中对药酒的专篇论述就有6个篇章。元代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一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食疗专著,该书从食疗的角度记录了10余首具有较好滋补保健作用的药酒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各药条目的附方中,共收载了200余首治疗各种疾病的药酒方。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药酒具有良好的保健、医疗作用。

目前药酒一般有两大类,一是药品企业按古方、验方配制的成品药酒,二是自行配制中药加酒冷浸而制作的,后者更为多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尽管药酒具有良好的疗病、保健作用,但缺乏对药酒基本知识的了解,不适当地选择、饮用,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保健治疗目的,还会给人体带来极大损害。

药酒的主要组成成份可分为酒、中药或藏药,因此,药酒的基本功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酒的治疗作用。中医药认为,酒其气剽悍而质清,味甘辛而性热,无毒,具有温通血脉,益脾暖胃,开结化瘀,利筋骨,舒关节,润皮肤,祛寒湿等功效,可以用以治疗血脉瘀阻、脾胃虚寒、风湿痹痛等证。二是所配中药组方的功能,因药酒方不同,每种药酒治疗作用并不一致,需进行具体分析。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药酒,按其所浸药物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补虚强壮为主要功效的补酒。其作用是滋补气血虚弱,宜选用气血双补的药酒,如人参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长春酒、健步酒、红颜酒、扶衰仙凤酒等。另一类是以治疗为主的药酒,其作用是祛风散寒、养血活血、舒筋通络。如用于骨肌损伤的跌打损伤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所致肌肉酸痛的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骨痛酒、五加皮酒、虎骨木瓜酒等。对风湿症状较轻者,可选购药性温和的木瓜酒、风湿关节酒、养血愈风酒;若患风湿多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者,则宜选购药性猛烈的三蛇酒、五蛇药酒、蕲蛇药酒等。

正确使用药酒应回避以下误区:

1.切记不可误信广告。目前很多媒体,在为厂家宣传时,受利益驱使,盲目夸大某些成品的作用,甚至出现一酒包治五脏六腑之病的说法,这是极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

2.购买成品药酒,不要受推销员的影响,受经济利益的影响,销售员常常会误导消费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购服用。

3.忌自行盲目配方。药酒系药,非单纯饮用酒。因此,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加以精确配方,自行配制药酒应请专业中医师为您诊断判定您的阴阳气血偏颇,然后进行组方,才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一般人最好不要随意泡喝,更不可长期服用。

4.药酒系药,应注意把握剂量,不宜以药酒“过瘾”,以免酒后药性大发,反损身体。补虚的,则需要较长时间饮服,才能奏效,不能痛饮以求速效。药王孙思邈指出:“凡服药酒,……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一般每次服用10~30毫升为宜。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