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发黄,泡沫尿,就是有肾病吗?

发布日期:2024-12-31      作者:任思念       编辑:陈安妮

经常有朋友问“医生,我小便有好多泡泡,是不是我得肾病了?”“尿液颜色发黄是不是肾不好?上火了?

在此,我们要告诉广大读者,单凭尿液泡沫增多或者尿液发黄是不能确诊是否患有肾病的,必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泡沫尿那些事儿

一般来说,纯液体(尿)不会产生泡沫,由于尿表面与内部的均匀性,不可能形成弹性膜。排尿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当它们相互接触或从液体中逸出时,就会立即破裂。空气与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太高,导致气泡不能稳定存在。

当尿液中含有一些物质,比如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这类物质相当于表面活性剂,就会导致尿中泡沫的出现,这种泡沫一般比较细密,也不容易消散。

为什么健康人一般没有泡沫尿?

我们都称肾脏为“排毒器官”,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膜就如同人体的"过滤器",我们的血液每天都要经过肾脏的过滤,从而排出体内的毒素及代谢产物,如水、钾、钠、氯、钙等电解质及肌酐、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滤过”的过程中,血液中的红细胞以及蛋白质、脂肪、糖、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脏。

在健康人的尿中,不会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脂肪、葡萄糖等物质。因此,健康人一般不会出现泡沫尿。

生理性泡沫尿

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生理性泡沫尿。

平时喝水少,或者发热、大量出汗等情况,尿量减少,尿液浓缩,也会引起少量泡沫尿。

生理性的泡沫尿特点是泡沫大、持续时间短,往往与小便落地的高度值有一定关系。

病理性泡沫尿

病理的泡沫尿特点是泡沫小、持续时间长不消失。

当我们的肾脏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损伤打击的时候,如免疫、感染、药物、疾病等,导致肾小球的滤过膜孔径变大,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就会通过滤过膜,混杂在尿液里。此时,这些物质就成为了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导致尿液的表面张力增高,小便时就会出现泡沫,称“泡沫尿”。其中,蛋白尿是泡沫尿的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说,尿液的表面张力越高,气泡就会越多,比如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尿的泡沫多如鸡蛋液,经久不消。

除了肾病之外,下列情况也会出现泡沫尿:

(1)血糖严重升高,超过正常肾糖阈值,尿液中尿糖含量升高,尿液的表面张力增高,也会出现泡沫尿。另外,有一类药物---SGLT2抑制剂,即列净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泄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类药物会引起尿糖的增多,从而用药后尿中泡沫也明显增多,不需要特殊处理。

(2)严重的肝病或者胆道疾病,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多,尿液的表面张力增大,也会出现泡沫尿。

(3)肾孟肾炎、膀胱疾病等泌尿系感染急性期时,尿中大量炎性分泌物,也会出现泡沫尿。

综上所述,泡沫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但出现泡沫尿不一定就得了肾病,需要综合评估。友友们不要看见泡沫尿就如临大敌哦~

还有尿液发黄到底是因为什么,中医又是怎么看待尿液发黄这件事情的~

小便色黄那些事儿

人体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新吸收后,剩下的水、无机盐和代谢废物比如肌酐、尿素、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正常新鲜尿液为透明、淡黄色的液体,随尿量的多少,尿液颜色有深有淡。

一般情况下,小便颜色跟个体饮水量多少有关,大家可以根据下图进行对比。

生理性尿液发黄

晨尿变黄:

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小便较其他时间的小便会更黄,这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分担忧。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歇息后,尿液会被肾脏反复浓缩过滤,同时,夜间入睡后饮水量变少,代谢废物的浓度很高,因此小便发黄。

尿液浓缩:

当饮水少、发热、汗出多、进食大量钠盐等情况下,导致尿液浓缩,小便比重增高,代谢废物浓度升高,会出现小便变黄的情况,此时只需适当补充水分,小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食物影响:

有一些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小便发黄,如甜菜根、山莓、胡萝卜等蔬菜。

药物性的尿液发黄:

食用了维生素B、利福平、痢特灵、灭水滴灵、三黄片、大黄等药物,可出现尿液变黄的情况,一旦停止服用,小便颜色即可恢复。

病理性尿液发黄

肝胆疾病:

这类疾病的尿液为胆红素尿,是由于肝胆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尿液中胆红素水平偏高,从而呈深黄色或豆油色,从容器倒出时易挂于容器壁上不易倒净,震荡后多有泡沫,多见于黄胆性肝炎;同时,还会有目黄、身黄,伴有疲乏无力、厌油、食欲不振等症状。

泌尿疾病:

膀胱炎、前列腺炎或其他尿路感染等病症的人群同样也会存在小便发黄的情况,而且小便还伴有很重的气味,同时还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

中医如何看待病理性尿黄?

《黄帝内经》记载“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脏腑小便黄有四因∶一属肝热。经云∶肝热病者,小便先黄是也。二属胃实。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气盛则身已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是也。三属肺虚。经云∶肺手太阴之脉,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是也。四属肾虚。经云∶冬脉者,肾脉也,冬脉不及则令人清脊痛,小便变是也。

常见的比如:

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由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患者可出现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小便发黄等症状,在治疗上可采用清肝泻火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如丹栀逍遥散、导赤散等。

膀胱湿热:

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饮食无节制、经常吃辛辣食物、久坐憋尿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膀胱湿热。患者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小便发黄等症状。在治疗上可采用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八正散、地肤子汤等。

由此看来,小便发黄的因素有很多。长期不明原因的尿液发黄,朋友们一定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没有把握可咨询医生,以便正确了解您属于哪种情况。

其实排查很简单,只需要进行尿液检查就可以知道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您有以上的问题,请及时咨询就诊。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