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40岁周贶因“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前往消化科就诊,一查肌酐1850umol/L,立马就转ICU行CRRT治疗,后情况稳定转入我们肾内科治疗,在我科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小周当时就问:我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就尿毒症了呢?那么尿毒症到底有什么症状,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分泌激素和酶等。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都有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造血过程中当相当重要的地位,慢性肾脏病出现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就会分泌减少甚至基本上没有,导致贫血的出现;同时肾脏受损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高磷血症、高钾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当肾脏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肾脏的滤过清除功能就会受到干扰,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CKD通常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因此很多人在疾病晚期才被诊断出来。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那么慢性肾脏病恶化是否有什么信号或者提示呢?
肾病恶化时,有些症状可能预示着病情的加重,需要特别警惕。
1.水肿:水肿是常见的肾脏病症状之一。当肾脏受损,有大量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较低的时候,血管内的水可能跑到组织间隙出现水肿。水肿通常一开始是在眼睑、脚踝等部位,逐渐的可能严重的时候导致全身的水肿。
2.胸闷、呼吸困难:肾脏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导致胸闷和呼吸困难。
3.血压升高:长期的高血压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血压用药后也不稳定,而且越来越高,可能预示着肾功能损伤已经非常严重。
4.血红蛋白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是慢性肾脏病3期以后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并发症,也就是出现了肾性贫血。肾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毒性对红细胞的破坏等,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导致身体的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差。
5.夜间起夜频繁:其实对于正常人来说,晚上或者睡前喝了大量的水,可能就会造成起夜非常的频繁。尤其是厕所的次数非常的多,而且经常有尿痛、尿不尽的情况,此时最应该多加注意了。如果说你在睡觉之前没有喝很多的水,但是经常有这种情况的话,或许就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此时建议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一些严重的肾脏疾病的发生。
6.尿液不正常:建议大家平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尿液情况,包括颜色、气味等等。如果说发现尿液出现红褐色或者更深的颜色,甚至是尿血的情况;或是小便长期呈泡沫样;亦或是小便出现了气味,可能就是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建议医院就诊,查一下尿常规就可以了解基本情况。整体身体当中水循环也变得异常,甚至经常出现水肿的情况。
7.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慢性肾脏病患者,肌酐升高明显后,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水肿,同时毒素的蓄积加重胃肠道负担,出现恶心呕吐、纳差。
那么慢性肾脏病怎么预防呢?
预防肾病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肾脏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蛋白等检测,以便及早发现肾脏问题。此外,对于已经患有肾病的患者,定期随访和复诊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这包括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保持适当的饮食、维持健康的体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
日常护理方法:
1.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是肾病患者的基础饮食原则。应根据肾功能情况,限制蛋白质、磷、钾的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避免营养不良。
2.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保持皮肤清洁:肾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和沐浴露。瘙痒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痒药物。
4.监测血压和血糖: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延缓肾病的进展。
5.避免感染:肾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预防肾病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以及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肾病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