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不做糖尿病的“背锅侠”

发布日期:2022-06-14      

鸡蛋作为常见美食,是糖尿病患者不可或缺的优质蛋白补充来源。然而,近期因网络上的不实言论,导致大众对鸡蛋作为糖尿病的合理饮食产生了怀疑,认为鸡蛋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吃鸡蛋会增高血糖等等,小编参考各临床研究及循证依据,就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并提供合理的糖尿病饮食指导。

鸡蛋导致患糖尿病风险增加的结论,主要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由于受试者个体差异(如基因、营养状况)、饮食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等不同,产生的变量太多,导致我们不得不怀疑这项研究的准确性。鸡蛋可食用部分为蛋白及蛋黄。蛋白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族及矿物质;蛋黄由卵黄磷蛋白及卵磷脂,卵磷脂就是我们常说的脂肪一类,占蛋黄成分的28%。大众对于鸡蛋的争议,大致都来源于其中的卵磷脂,其内含有丰富的膳食胆固醇(200-300mg/个),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大量的研究及报道表明,一般人群中膳食胆固醇和/或蛋类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仅有微弱的相关性或者不相关。鸡蛋的摄入确实影响了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但并没有增加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发病与死亡的风险。

相反的,有研究表明,鸡蛋的摄入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全蛋的摄入可增加胆固醇与胆汁酸的粪便排泄;鸡蛋中的活性蛋白,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弱动脉粥样硬化和代谢综合征。除此之外,一个蛋黄中约有331ug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米黄质,能通过一定的机制起到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鸡蛋所富含的磷脂,其中间产物亦在葡萄糖稳态中发挥着调控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讲,鸡蛋是生命的起始,为稚阴稚阳之体,就好比阴阳共同体,蛋黄为“阴”,蛋清为“阳”。蛋黄符合中医对“阴”的描述,重浊、凝聚、有色、味道重、居中在内、成形,而蛋清则符合中医对“阳”的描述,轻清、分散、无色、味淡、在外、无形。适当的吃鸡蛋,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补阴阳的作用。至于阴虚或者阳虚的人,可以分别选择使用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开吃。医圣张仲景认为,失眠与阴虚有关,所以鸡蛋黄就作为养阴的一味中药入药了,诸如大定风珠,其以鸡子黄入药,取滋阴养液之效,在温病中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鸡蛋的成分是多样的,作用也是多样的,但看其中某种成分而否定鸡蛋的作用,是极其不合理的。

那么,鸡蛋究竟该怎么吃呢?

在过去,营养学专家建议健康人每周最多吃2-4个鸡蛋,以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对于健康成人的鸡蛋摄入并没有太多限制,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推荐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不超过一只鸡蛋。

其实,不论任何疾病,均建议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做到合理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诸如红肉及加工肉类的减少。蛋黄虽然富含膳食胆固醇,但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高,作为优质蛋白饮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胡剑卓 夏思梦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