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是一名“新糖友”,在当地医院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口服格列齐特片降糖治疗。从明确诊断糖尿病开始,老陈一直十分严格地控制饮食,生怕血糖超过高血糖的阈值。最近老陈时常感觉头晕、心慌、大量出汗等,于是来到了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测得随机血糖:3.7mmol/l,诊断为“低血糖”,立即予补充葡萄糖及含糖食物后,同时调整降糖方案及正确的糖尿病饮食指导,老陈上述症状基本未再发。
糖尿病如今备受大众关注,关于糖尿病的治疗及预防等大家都很熟悉。但在糖尿病这一“知名杀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隐蔽的“潜在杀手”——低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分钟或小时来计算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低血糖。
1.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群体和糖尿病患者群体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3.9mmol/L即可认定为低血糖,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
2.低血糖会有什么表现?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慌、焦虑、出汗、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3.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有哪些?
①组织缺氧:血糖过低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的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导致患者的器官组织缺氧,严重者甚至可能会昏迷。
②血糖的波动:血糖过低需要立刻补充糖分,而过度补充又可能会导致血糖过高,进而又需要降糖。这样引发的血糖波动会加速微血管、大血管的病变。
③外伤:由于低血糖引起的头晕等症状可能增加患者跌倒、碰撞受伤的风险。
4.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因素: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服用过量或者用药与进餐时机不匹配都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出现。
②饮食因素:未按时进餐、进食过少都会导致人体糖份补充不足,进而可能导致低血糖出现,除此以外,酒精是胰岛素的促泌剂,饮酒也可能导致患者低血糖。
③运动因素:过量的运动导致人体糖份大量消耗,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出现。
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5.发生低血糖如何处理?
解除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未必都有效。
神志清醒者立即口服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对于神志不清者,需要静脉补充高糖溶液,千万不能往其嘴巴里硬塞东西,因此应及时拨打120送医院。
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片、伏格列波糖片等)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单糖(葡萄糖,果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多糖(如馒头等淀粉类)转化成葡萄糖,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6.低血糖要如何预防?
①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餐;戒烟,少量饮酒或不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保持运动量适当、恒定。
②安全用药: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降糖药要遵从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老年患者不宜服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物。
③自我监测: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如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应睡前及凌晨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需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④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我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剑卓教授提醒,“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 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血糖的快速下降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反复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因而尽可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胡苗青 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