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肾内科 李阳
《皇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洩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段文字主要是告诉我们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使阳气大量丧失;使情志埋伏、深藏;同时,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易经》中也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讲,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能较好地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
1、以平补为主,即选用性味平和食物或者药物,如山药;亦可适时选取一些健脾食物或药物,如:茯苓、红枣、莲子、扁豆等,中医讲“有胃气则生”、“脾为后天之本,充养五脏”。
2、温药和补。易患冬病者,像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冻疮、尿多症等。冬至病,在中医看来属肾气亏虚、阳虚外寒。调治的办法是温药和补。如熟附子、肉桂、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药进补,还可以食补,如生姜肉汤对咳喘疗效较好。
3、适时补阳。正值天寒地冻之际,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季。正常人或者有阳虚表现的患者常流清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可用干姜、当归、人参、羊肉等共食之。《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
总之,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天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冬季“养藏”,按需进补,方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