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消化道出血别大意 可能危及生命

发布日期:2025-11-06      作者:周瑾       

45岁的李女士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感到上腹部不适,并且伴有食欲不振、乏力。一次她因突发便血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是由胃溃疡引起的出血。医生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溃疡位置较深,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及止血措施来控制病情。65岁的张先生由于长期患有肝硬化,最近突然出现呕血,呕吐物呈鲜红色,伴有恶心和头晕。经医院检查发现,张先生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大量出血。通过内镜检查,医生发现曲张的静脉血管破裂并进行止血治疗。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胃、小肠或大肠等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出血现象。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肠道肿瘤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消化道疾病逐渐增多,年轻人群消化道出血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还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及时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

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根据出血发生的部位,消化道出血可以分为两大类:

1.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出血。常见的原因有:

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的溃疡破裂,导致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食管静脉扩张,破裂出血。

胃炎或胃癌:胃黏膜损伤或肿瘤侵蚀血管,引发出血。

2.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发生在小肠或大肠,常见原因包括:

痔疮和肛裂:这些常见的肛门疾病会引起便血。

结肠炎、结肠息肉和肠癌:这些病变可导致肠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肠道肿瘤:这些也会引起下消化道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鲜红色或咖啡色,说明出血发生在胃或食管。

2.黑便或血便(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呈黑色,通常是因为血液在肠道中被消化,或大便中混有鲜血。

3.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特别是大量出血时。

4.腹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或剧烈疼痛。

消化道出血的应对措施

1.早期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是关键。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该尽快就医。通过内镜检查、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2.止血治疗:对于严重的出血,可能需要通过内镜止血、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进行干预。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使用内镜下的注射止血、套扎治疗。

2.针对基础病治疗:如有消化性溃疡,应通过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