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烟熏火燎中的健康疗法

发布日期:2023-07-04      

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虽略显浮夸,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艾草在治疗、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我国很早就用艾草来治病了,《诗·采葛》云“彼采艾兮”,毛传解释说,“艾所以疗疾”。而艾灸就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中医传统疗法。

艾草是一种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其性温、味苦,全草可入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血止痛等功效。艾灸可分为艾条灸和艾柱灸,艾条灸点燃的艾条悬空起灸,和皮肤并不接触,艾柱灸则是直接灸或者隔物灸,灸治过程中产生的艾草热传导到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上,从而刺激相关的神经末梢和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

艾灸温和、安全,灸治过程中无创、无毒副作用,不仅对很多疾病,比如风湿病、肌肉骨骼疼痛、妇科疾病等效果显著,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那么艾灸具体有哪些疗效呢?

1、温经散寒。血温则行,遇寒则滞,艾灸可以温经散寒,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出,减轻身体内部炎症反应,对因寒凝血瘀、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关节疼痛、痛经、月经不调、腹痛、泄泻等疾病进行辅助治疗。

2、疏通经脉。艾灸可以刺激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加速废物排出,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3、缓解疲劳。艾灸可以刺激全身的穴位和经络,从而达到缓解身体的疲感。

4、预防疾病。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机能,平衡人体阴阳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不过,艾灸虽然施行方便,好处多多,但是也存在一些禁忌,下面这些情况是不宜进行灸治的:

1、过饥过饱、醉酒或饭后不宜:这些情况下进行艾灸可能会刺激胃肠,引起不良反应,要等状态恢复正常,或者饭后一般1个小时之后方可。

2、孕妇不宜。怀孕期间,身体各项变化很多,此时进行艾灸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3、冠心病患者不宜。冠心病患者往往心率较快,艾灸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血管意外事件,因此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医嘱。

4、身体发炎或体内有钢板等内置物的部位不宜。这些部位可能会因为艾灸的热度而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和感染,给人带来极大的疼痛和不适感。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作为中医久远的治疗和保健良法,其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存在禁忌,因此患者要充分咨询中医师,谨遵医嘱,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灸治效果。

作者:曾志君 编辑:刘丹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