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不动腹胀便秘?腹部按摩来助力

发布日期:2025-11-10      作者:崔马腾飞       编辑:宣传统战部

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大便质地异常等排便功能障碍。在病房里,每天都会诊治许多因卧床不动而饱受腹胀便秘困扰的患者。不论是中风、术后恢复期还是长期慢性病患者,一旦长期卧床,肠道功能就会明显减弱,导致排便困难。这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中医腹部按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卧床为何会导致腹胀便秘?

长期卧床会使人体代谢率降低,肠道蠕动速度减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活动产生的机械效应会刺激肠道自然蠕动,而卧床不动时这种刺激显著减少。同时,卧床姿势改变了排便体位,不利于排便时腹部压力的有效增加。很多患者因卧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有意无意地憋便,进一步加剧了便秘问题。从中医角度看,“久卧伤气”,长期卧床会导致气虚,使大肠传导无力,引起便秘。

二、中医腹部按摩的基本原理

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通过按摩腹部,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显著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腹部按摩还能刺激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有效防止胃酸分泌过多,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通过机械刺激,按摩可以促进结肠内容物向前移动,帮助产生便意,促进排便。

三、临床常用的腹部按摩技法有哪些

1.常规腹部按摩法

患者平卧在床上,双膝屈曲,全身放松。操作者以患者肚脐为圆心,约两指宽为半径,用手掌根部着力,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按摩时应以肚脐为中心向外画圈,逐渐扩大至全腹部,频率以30-50次/分为佳,操作力度以腹部略微凹陷为宜。每次按摩10-15分钟,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宜。

2.经络穴位按摩法,在常规按摩基础上,可重点按压以下几个穴位:

①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点按该穴可健脾益气、降气化痰。②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点按该穴可理气燥湿、散结止痛、健脾益气。③大巨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经常按揉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对缓解便秘、腹痛有一定效果。④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和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点按可补元气、行气散滞。

每个穴位用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

3.结肠走向按摩法:双手交叉重叠,左手大、鱼际肌平贴腹部,手指翘起脱离腹壁,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的顺序,顺时针环形按摩10-15分钟。此方法直接对应结肠解剖位置,能更有效地促进结肠内容物移动。

4.足部反射区按摩法,针对卧床老人,还可配合足底按摩。将指节对准穴位反射区,按胃→小肠→结肠→肛门的顺序,顺时针环形循环按摩,左、右足分别按摩5个循环,每天按摩1次。足底按摩通过刺激相应反射区促进肠蠕动,排出肠内气体和代谢产物。

四、不同证型的个性化按摩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不同证型的便秘应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

1.实热证便秘,患者表现为大便干结,腹痛腹胀,口干口臭,舌苔黄厚。按摩时应以顺时针方向为主,手法可稍重,以起到清热泻实的作用。可重点按摩支沟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间隙的中点),因支沟穴有清热作用,可降火气,治疗肠燥便秘。

2.气虚证便秘,患者表现为排便无力,虽有便意但难以排出,舌质淡苔薄。按摩时应以逆时针方向为主,手法轻柔,以补气健脾。可重点按摩气海穴和关元穴,这两个穴位可补元气、提中气、助脾运化水湿。

3.阴虚证便秘,患者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可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即逆时针和顺时针各按揉50次。可配合按摩大横穴(位于腹部,距脐中旁开4寸处),此穴可健脾益胃、运转脾经水湿。

五、注意事项与禁忌证

腹部按摩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操作时需注意以下事项:最佳操作时间: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最好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在刚吃完饭后立即摩腹。准备工作:操作前患者应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操作者用温水洗净双手,保持手部温热。以下情况禁止腹部按摩: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肠梗阻、肠内肿瘤、急腹症;急性心衰;腹部有癌症;消化道出血或炎症期间;腹部手术后两周内。反应观察:揉腹时,患者出现腹内有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若在按摩过程中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六、综合治疗方案

腹部按摩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效果更佳,饮食调节: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摄入,如芝麻油、核桃油等。药物配合:对于严重便秘患者,可短期适量使用缓泻剂,但应避免长期依赖。排便训练: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每日在同一时间尝试排便。适度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床上活动或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提肛运动:下腹收腹,另收肛门口,便秘病人每日3次,每次60-100次。

日常诊疗中,我们见证了中医腹部按摩在缓解卧床患者腹胀便秘方面的显著效果。这一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易于学习和操作,适合家属学习后协助患者日常进行。清代名医张聿青曾言:“形体丰者多湿多痰。”而通过腹部按摩,正好可以健脾和胃、祛浊利湿,调节脾胃功能。希望本篇能帮助更多医护人员和照护者掌握这一实用技能,让更多卧床患者摆脱腹胀便秘的困扰,早日康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