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渐紧,日照变短,你是否也悄悄陷入了情绪低谷:提不起劲、莫名烦躁、失眠多梦,甚至对喜欢的事也失去兴趣?别着急,这不是“矫情”,而是冬季常见的情绪“感冒”——本质是季节变化引发的情绪波动,在中医看来,这与冬季阳气内敛、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枚中医特色“开心果”——耳穴压豆,轻松驱散冬季情绪阴霾。
一、冬季情绪“感冒”,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现代医学来看,冬季日照时间缩短,会影响大脑内褪黑素和血清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增多易导致嗜睡、精神萎靡,血清素(“快乐激素”)减少则会直接引发情绪低落。而从中医视角,“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情绪和气机,冬季阳气不足、寒邪凝滞,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出现情绪不畅、胸闷叹气等表现。
这种情绪波动并非少数人的困扰,尤其对于压力较大的上班族、老年人或本身情绪敏感的人群,冬季更易出现。若不及时调节,可能会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加重焦虑、抑郁倾向,不可掉以轻心。
二、耳穴压豆:小小耳朵里的“情绪调节器”
耳穴压豆是中医外治法的经典项目,核心原理是“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虽小,却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对应着全身的脏腑、器官和经络。通过按压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舒缓情绪、安神助眠的效果,就像给情绪做了一次“温柔按摩”。
针对冬季情绪问题,中医常选用这些耳穴“组合拳”:
神门穴:耳穴中的“镇静安神王牌”,能宁心安神、缓解焦虑烦躁,改善失眠多梦;
心穴:对应心脏,“心主神明”,按压可调节心神,改善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肝穴:疏肝理气的关键穴位,帮你打通“郁结的肝气”,缓解胸闷、易怒等不适;
皮质下穴: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让情绪更平稳;
脾穴:“脾主运化”,能改善情绪引发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兼顾身心调理。
这些穴位搭配使用,既能直接舒缓情绪,又能调理脏腑功能,从根源上改善冬季情绪“感冒”的不适感。
三、在家就能做的“开心按压法”,简单又安全
耳穴压豆操作便捷,无需专业器械,在家就能尝试,关键是找对穴位、用对方法:
1.准备材料:优先选择医用王不留行籽(药店可买),也可用干净的绿豆、小米替代;再准备少量医用胶布(剪成0.5cm×0.5cm的小块)。
2.找穴技巧: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上述穴位区域会有明显的酸胀、压痛感,找准后用酒精棉片轻轻擦拭耳朵皮肤(消毒+增强敏感度)。
3.粘贴按压: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胶布中央,对准找准的穴位贴上,用手指轻轻按压,力度以“酸胀微痛但能忍受”为宜,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
4.按压频率:每天按压3-5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按压时可深呼吸,配合冥想放松,效果更佳;贴压一次可维持3-5天,期间若胶布脱落可及时更换。
温馨提醒:
贴压前务必清洁耳朵皮肤,避免感染;
皮肤敏感者可选择低敏胶布,若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取下;
孕妇、耳部有炎症或破损者、严重心脏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操作。
四、情绪养护,不止于耳穴
耳穴压豆是调理情绪的“好帮手”,但冬季情绪养护更需“多管齐下”:
多晒“情绪太阳”:每天中午晒太阳15-20分钟,促进血清素分泌,驱散低落情绪;
适度动起来:选择散步、瑜伽、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既能振奋阳气,又能释放压力;
饮食调肝气:多吃橙子、柚子、芹菜、茼蒿等疏肝理气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加重气机凝滞;
主动“找快乐”:和家人朋友聊天、听舒缓的音乐、培养兴趣爱好,主动为情绪“充电”。
指导专家: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