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该怎么煎最有效?

发布日期:2024-10-29      作者:邓钰文       编辑:陈安妮

一提到中医,大家会想到针灸、号脉、药方等等,但是如何煎药却经常被忽视。随着西医的兴盛,煎煮药方变得更加不受人重视。但是对于中医来说,煎药是十分重要的,徐大椿曾说过“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徐大椿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想要制作一剂有效的中药,关键不在与药方而是你的煎药的方法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如何煎药。

一、煎药细节,与药效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煎药器皿要选对。

药材的种类十分繁杂,化学成分也十分的多样,所以在煎煮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铁锅、铝锅等容易被腐蚀的金属器皿。这些器皿容易和中药发生反应,除了可能会导致药材药效变弱外,还可能会导致毒副反应。比如煎煮何首乌时不可以使用铜铁制品的器皿,因为何首乌含有大黄素。大黄素除了在遇见铜时会发生变色反应外,还会丧失其降低血脂、改善肾脏功能的功效,更可能会产生对我们肾脏造成危害的的毒性物质。除了何首乌之外,不能使用铁锅煎煮的药材还有地黄、肉豆蔻、山茱萸等等。

因此在选择器皿上要尽量避免化学分子较为活跃的材料制品,尽量选择化学分子相对稳定的砂锅和陶罐。

其次,煎煮之前先浸泡。

因为草药中不仅有草、叶这种材质相对柔软,容易在煎煮过程中被分解的药物。还有这些植物的根茎、种子这种质地十分坚硬的药物。在处理坚硬药物时,不仅需要将其碾成粉末状,还可以在煎煮之前先用水进行浸泡,从而达到让药材的药效更好地释放出来。正常情况下煎药之前要先将药材放进水中浸泡,质地比较柔软的浸泡半个小时即可,而坚硬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不可浸泡时间过长,导致药效流失。

二、煎药操作

1.煎药流程

煎药前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一般叶类、草类的中药可以浸泡30分钟左右,质地非常坚硬的中药,尤其是一些矿物质,可以浸泡一小时左右。浸泡完毕后即可把药物倒进砂锅进行第一煎,加水量应以超过药表面约3厘米为宜。第二煎水量酌减,滋补性中药应酌情多加水。

总之,不同中药的性质不同,因此吸水量也有一定差别,用水方面也存在不同。对于一些质地松软的花、叶子、草类等中药材,吸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可能需要适当地增加用水。而对于相对坚实的中药,由于吸水性较弱,可以适当减少用水。同时需要注意是否有特殊煎煮中药材,是否先煎、后下、包煎等。

2.煎药时间

第一煎药煮沸后煎20分钟;第二煎药煮沸后煎15分钟。药的品质坚硬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清热、发表的药煎的时间要短一些。

3.火候掌握

一般中药未煮沸时用急火(大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煮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需要从三碗水熬成一碗水。煎煮中药时,若加水量过多,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影响治疗效果。若加水过少,可能会把中药煎糊,或者煎煮不完全,在影响疗效的同时,也会造成中药的浪费。

煎煮不同的药物时,火候和煎煮时间也不同,需要根据药物性质和药物疗效而定,一般补益类药物用文火煎煮,煮沸后需要续煎30-60分钟,而解表药、清热药用武火煎煮,煮沸后续煎3-5分钟即可。

4. 煎药次数和量

一般每副中药需煎两次,每次煎至药量约150毫升,将两次煎的药量混合在一起共3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混合在一起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次。

三、服用中药时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生病吃药时,医生同样会叮嘱我们避免食用这些东西,因为辛辣的食物性属热,吃多了会导致身体燥热。一些疾病本就是因为身体火气太重引起的,所以会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剂,而辛辣的食物很好的抵消的药剂能够带来的效果,甚至可能让火气更加旺盛,加重病情。

同时我们要禁食“发物”,发物类食物容易导致一些疾病快速恶化,所以在服用中药期间最好不要食用。在发物中比较多见的有:猪头肉、笋、芥菜、蘑菇。

服用药材时除了要忌辛辣、发物外,生冷的食物,油腻的食物,酸食都要尽量避免食用,防止降低人体对药材的吸收,阻碍疾病恢复。

当然为了让药效更好地发挥,让疾病更快被治愈,除了煎煮药材,饮食方面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外,我们还要在饭后半小时再服用中药,降低中药对肠胃的刺激。除此之外,我们在服药其间,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按时作息增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明确病因,对症处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