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药调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那么,在服用中药的时间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一起来听听专业中药师怎么说。
根据人体生理变化节律选择服药时间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记载:“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属于身故甚也。”这里所说的人气即指正气,也就是说白天阳气盛‚人体的正气较强,抗病能力也较强,夜晚阴气盛,人体的正气较弱,抗病能力也随之减弱。
因此,凡阴盛阳虚用补阳药,或阴邪致病,须扶助阳气以祛邪,如发汗利水、除湿、祛寒药等,宜在午时前后服用或早晚各服一次,中午加服一次,以借助人体阳气而助药力。
反之,凡阳盛阴虚用补阴药,或阳邪致病,须祛阳邪,如祛风药等应在亥时前后服用或早晚各服一次,夜间加服一次,以借助人体阴气而助药力。
根据疾病性质选择服药时间
《本草纲目》中记载:“病在胸膈已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己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就是说疾病有上下之分。病在胸腹以上的疾病(心、肺),如咽痛、感冒、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使药物停留于上,以便更好发挥疗效。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以免药物被饮食阻滞而不能直达于下。
根据药物特性选择服药时间
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滋补药饭前服可利于吸收;健胃药饭前服可助脾胃运化;消化药、对胃肠刺激较大的药物、以及其它一般药物宜饭后服,以免损伤脾胃(这里所说的饭前饭后指进食前后1~2h);泻下药宜空腹服,以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驱虫药也宜空腹服,以便直接作用于虫体。
综上所述,总结如下
补益药:宜饭前服,可提高疗效;
开胃药:宜饭前服;
消食药:宜饭后服;
通便药:空腹或半空腹服;
安眠药:睡前1-2小时服用;
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
驱虫药(如乌梅)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空腹时服用较好;
平喘药: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药;
止泻药: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服;
发汗药:宜饭后服用,以防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
重症药:及时给药,可将药酌情分次服用;
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服用;
咽喉疾患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
注意事项
中药的服药时间还需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因人制宜。同时,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油腻、辛辣、生冷、腥膻等食物。服用安神药时忌饮咖啡、浓茶、酒等;服用温补药宜少饮茶、少食萝卜;服用治疗外科疮疡、皮肤病的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及腥膻发物;水肿患者宜忌食含盐高的食物;消渴病患者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