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脆弱的骨头说不!骨质疏松症这样预防

发布日期:2024-12-04      作者:孙龙飞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的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要更加重要和有效。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36%,也就是说平均每10人中有将近4例骨质疏松患者。

二、骨质疏松症的五大症状

1.腰酸背痛

初期是从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

2.牙齿松动

骨密度降低,会使牙槽骨不坚固。

3.行走能力下降

骨质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行走后关节及肢体疼痛。

4.呼吸不畅

由于骨质疏松后驼背引起胸廓变形压迫肺部导致呼吸不畅,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5.骨折

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也可能骨折,脊柱、髋部、腕部最常见。

三、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因为可能在骨折后需卧床,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等,最终导致死亡,也被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即便能够存活,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四、哪些人应该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为:

1、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骨质丢失比较严重;

2、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户外运动少、饮食不规律、挑食、素食、吸烟、酗酒、饮用大量碳酸饮料和咖啡的人群;

3、儿童:有些儿童出生后疾病较多,需要加强钙摄入;

4、特殊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骨质疏松风险测试(请检查发现您是否存在这些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常见风险因素):

1.是否60岁以上?

2.50岁以后是否曾发生过骨折?

3.是否经常跌倒?

4.是否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

5.是否变矮了?

6.父母是否有病史?

7.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8.是否患有糖尿病?

9.是否接受了乳腺癌或者前列腺癌治疗?

10.睾酮水平是否较低?

11.是否体重过轻?

12.是否接受充足日照?

13.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4.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15.早绝经?月经是否停止?

16.是否切除了卵巢?

17.是否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18.是否避免食用乳制品?

19.是否过量饮酒?

20.吸烟者?

五、“加减乘”法预防骨质疏松

1.饮食运动做加法:

① 可多食用含钙量高的牛奶、奶制品、豆类、某些坚果、强化豆奶和早餐麦片,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食品、牛奶、酸奶、橙汁等。绝经期的女性多食用含有异黄酮的豆类,促进骨质的致密性。

② 运动是对骨质疏松预防的一个重要手段。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成人每周进行3次,每次45~60分钟的有氧运动以预防骨质疏松。已诊断为骨质疏松的女性,多次持续运动比单次运动能显著提高肌肉强度。对于中老年人,每日2000~3000米的步行则利于增加腰椎、股骨的骨密度。

2.不良习惯做减法

吸烟、嗜酒、过量摄入咖啡因、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减肥、偏食等都可以诱发骨质疏松。所以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和碳酸饮料的饮用,均衡饮食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营养吸收做乘法

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让钙吸收翻倍。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促进钙吸收,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种类很少,人体维生素D主要通过阳光照射来获取,建议晒太阳时将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