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人类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呼吸道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务必要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手卫生手卫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流感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为 2~4 天。(接触流感病毒或流感人群后不一定马上发病,易被家长忽视)
(1)主要症状: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 39~40℃。
(2)其他症状: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更多时间。
(3)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重症流感死亡率高,病情发展快,一定要重视)
流感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时机很重要。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具体如何使用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敲黑板敲黑板,流感流行期间,出现流感样症状或者接触流感患者后,一定要尽早就医)
如何正确防治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 48 小时用药。
3.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 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重点来了,中医如何预防流感呢?
佩戴香囊:选用一些芳香化浊的中药装置在布袋内,佩戴在胸前,睡觉时放在床头,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流感的作用。
历史渊源: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百姓常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抗流感香囊现代研究
据了解,甲流暴发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也指出,可“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
中药香囊防流感机理
提高免疫力: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抑制呼吸道病原菌:中药香囊的挥发成份经鼻吸入,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和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中药香囊的特点和优势
具有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制作简单、佩带方便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小儿及亚健康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在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前期佩带香囊,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作用。儿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最适合佩挂香囊。经常将香囊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用。
中药熏蒸:选用芳香祛湿化浊的中药包在沸水中熏蒸,熏蒸时门窗紧闭,每日1-2次,连续1周,清洁空气抗流感。
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中药内服汤药需辨证施治,不能自行处方,也不能盲目追求单方或偏方。除了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在防治流感上亦有疗效。
冬季以来流感爆发,很多孩子中招,湖南省中医院儿科坚持中医治疗为主,坚守中医特色,除辨证处方以外,结合小儿推拿、针刺、中药敷贴、中药洗浴、中药理疗、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并推出流感专用中药退热洗剂用于助邪外出,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