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科 龙海旭
来势汹汹的“鼻病毒”
“鼻病毒”是近期家长群里出现的高频词!
近日,部分学校有多起鼻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发生,传播速度之快导致众多班级停课。这让很多家长心生恐慌: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完全散去,又来一个没听过的“鼻病毒”,这到底是个啥?传染性强吗?要隔离吗?
鼻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鼻病毒已经伴随了人类千年,是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
其临床表现和普通感冒相同,可见鼻痒、鼻干、鼻塞、喷嚏、流泪、鼻咽部刺激等症状。3岁以上儿童很少发热,该病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尚未有因该病死亡的报告,一般不导致肺炎;病原体为鼻病毒,目前已知有100多个血清型,感染后对不同血清型免疫性持续时间较短,经常重复感染,许多人每年患感冒1~6次, 主要并发症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炎等。
鼻病毒的传播途径
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且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和流行。鼻病毒感染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间隔接触和飞沫引起传播。
鼻病毒,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婴幼儿、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等,但也不必过度恐慌。
中医对鼻病毒的认识
中医认为肺通窍于鼻,肺为娇脏,儿童肺气多不足,易受外邪侵袭,鼻病毒属于外感时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肺主宣发粛降,肺气清利,则肺之气上注清窍,鼻得清阳充养则窍道顺畅、嗅觉灵敏。肺脏失调是导致鼻病的主要病机。如肺气虚则表卫不固,鼻窍易感外邪为病;或肺受邪,宣发不利,则鼻气不利,则鼻塞不通;或肺失粛降,则邪毒浊涕滞留,产生种种鼻病。
中医如何防护鼻病毒?
药浴,强正气御病邪
中医言:正气足则邪不可干,正气,系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气则为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传变及预后,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增强体质,培补元气,可预防伤病的发生;伤病后,强调扶助正气,疏通气机的运行,以促进疾病恢复。
湖南省中医院健儿康洗剂是国家自然课题配方,长期课题和临床研究,效果肯定。泡澡或泡脚,温阳补气,增强体质,现代药理也证实,通过使用健儿康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机体的活力和抗病力。
中药药浴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具有见效快, 舒适,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
中药香囊,防传染病
中药香囊属于中药外治范畴,为外治法的“佩法”,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是将多种具有芳香化浊、避疫功效的中药,研成细末,放入缝制好的绣囊中,可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吸收中药的气味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中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可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小环境。
中药成分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生成,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另外,中药的挥发成分经鼻吸入,对呼吸道内寄留的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和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小儿推拿,预防调理
1、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疗法中的一种特殊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以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目的的一种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尤以晨起为佳。
每日1—2次,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为家庭保健按摩的常用方法。注意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太多,每次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对有脊背皮肤感染、紫癜儿童禁用,而有高热、心脏病的儿童慎用。
2、清肺经【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3、揉板门【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
4、按揉足三里【足三里】外侧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揉腹部
5、按揉涌泉穴【涌泉】足掌心前 1/3 凹陷处
6、补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一般可操作300~5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