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更高更好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心愿,由于学业繁重,上学时间不能及时就医的孩子,暑假迎来测骨龄高峰!不长个儿,测个骨龄;担心性早熟,测个骨龄;长得胖,还是测个骨龄……这些年,给孩子测骨龄仿佛成了家长圈的“新宠”。
一天,有个妈妈急匆匆地带儿子来医院儿科门诊,说孩子前两年长得挺快,这半年不怎么长了,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儿?经过检查孩子的实测身高只有163cm,但骨龄片显示男孩的骨骺快要闭合了,大概也就1、2厘米的生长空间。而他爸爸身高177cm,妈妈161cm,遗传身高在175cm左右。看到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家长和孩子伤心,医生同样很难受,如果早两年来进行骨龄检查,还是有机会让孩子再多长几厘米的。
无数的成长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身高管理,从小就要开始,而骨龄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那么,什么是骨龄?骨龄和身高有什么关系?拍骨龄片有没有辐射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和各位家长说一说。
骨龄是啥?
一般来说,人的生长发育,有两种年龄表现:一是生理年龄,也就是从我们出生起计算的年龄,多少周岁,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一样的。二是骨骼年龄,简称骨龄,和生理年龄速度大致一样。不过会因为平时的饮食、运动的影响,骨龄的生长速度会和年龄存在一些偏差。
因此,生活年龄并不能完全反映身体的发育成熟度,需要通过生物年龄的评估来判断。目前,应用最广泛用来评价「生物年龄」的方法就是测骨龄,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是获得美国儿科协会认可的儿科医生常用工具。
骨龄的意义
1. 判定儿童青少年的发育程度,并对其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骨龄更能准确地反映孩子骨骼的成熟度,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最核心指标。
2. 预估身高潜力
骨龄与儿童青少年的身高有很大的相关性,各个年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身高也有高度相关性,因此测骨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身高预测,但是预测结果多种因素相关,所以预测结果需综合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潜力和性发育趋势。
3. 发现疾病线索:骨龄与实际年龄不一致,警惕以下异常情况!
当骨龄小于实际年龄2岁及以上时,为骨龄异常落后,需警惕:
内分泌疾病:青春期发育延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性腺功能减退症;
营养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肠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感染性疾病等;
某些罕见疾病:如Turner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Noonan综合征及Kallmann综合征等;
当骨龄大于实际年龄2岁及以上时为骨龄异常提前,需警惕:
内分泌疾病: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肿瘤疾病:卵巢肿瘤、睾丸肿瘤、肾上腺肿瘤及下丘脑垂体肿瘤等;
营养相关:单纯性肥胖伴生长加速;
少数罕见遗传病:家族性男性性早熟、McCune-Albright综合征、Sotos综合征、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等。
4. 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和治疗效果的判断
比如矮小症、性早熟儿童需要通过定期评估骨龄,指导用药量的调整。
5. 职业选择
对身高有特殊要求特殊人才的选拔,例如:模特、舞蹈演员、空乘、飞行员等。
如何测量骨龄?
一般是拍摄左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面积大小,判断骨骼实际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测量骨龄辐射大吗?
实际上,每拍一次骨龄片接受的辐射的剂量不足0.00012mSv,做一个量的比喻,人体在生活的环境接受的辐射无处不在,可以来自小电器、甚至使用手机或者电脑,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为3mSv,做一次骨龄X片的辐射量相当于乘坐飞机2分钟,或者在阳光下漫步20分钟,由此可见,手腕骨摄片的辐射量是微小,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手部属于肢体末端,拍骨龄片避开了脑部、甲状腺和性腺等关键部位,而且辐射量很小,对人体的伤害可忽略不计。
尽早检测骨龄,并进行身高管理
一、均衡营养,长高的基石
优质蛋白是儿童长高的重要帮手。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均衡搭配饮食是关键,保证肉类、谷类、奶及奶制品、水果蔬菜合理摄入,同时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孩子对垃圾食品、油炸、辛辣刺激食品的摄入。孩子的肠胃较弱,炎炎夏日应避免过多接触冷饮等生冷食物,容易给孩子的脾胃带来负担,引发腹痛,腹泻等问题,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
二、充足睡眠,长高的保障
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但睡眠时间的长短不能完全代表睡眠质量的高低。
要知道生长激素是个喜欢夜间出没的“家伙”,孩子进入深睡1小时左右,也就是23点至凌晨1点之间生长激素分泌会逐渐进入高峰,而以后睡眠中,可见到较低峰。
睡眠过程中应避开光源,光源刺激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不仅影响入睡速度、深度睡眠质量,还能抑制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入早发育、性早熟阶段的儿童需格外注意。
三、合理运动,长高的条件
运动虽然不能改善遗传身高,但可以增加骨端骺板的刺激, 加速骨细胞的增殖, 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
建议首选垂直应力运动(例如摸高跳跃类),可优先选择跳绳、打篮球、摸高、踢足球、跑步等促进骨骼发育的运动,进行1-2小时适当锻炼,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会增加, 促进管状骨生长区活跃。挖掘生长板潜力,让身高达到最大限度发挥。
温馨提示:
运动方式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喜欢跑步、踢球等力量型运动,有的喜欢跳绳、踢毽子技巧性运动,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运动喜好。否则,孩子的负面情绪比运动的积极作用还大,反而不利于长高。
四、良好情绪,长高的动力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奇妙的魔法,它能触发和开启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
而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除了身高较矮之外,还会有智力发育慢、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儿童此时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孩子的情绪可能较为激烈,会表现出:痛苦、愤怒、悲伤、恐惧等。
爸妈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要充分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TA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作者:龙海旭 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