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冷”知识大揭秘

发布日期:2024-12-27      作者:刘丽       

许多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在踏入手术室的那一刻常常会不禁感叹:这里怎么这么冷?为何手术室能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寒意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手术室的“冷知识”

1.根据我国《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的规定手术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1°C~25°C、湿度30°C~60°C。这个温度范围的恒定温度,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由于手术室的空间相对密闭,如果内部温度过高,会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其次手术过程中的特殊需求也是手术室保持低温的一个重要原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覆盖多层无菌手术单,如果手术间的温度过高,患者可能会因出汗过多而使皮肤变得潮湿,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切口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然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寒冷,其实并非完全由于手术室的实际温度低。

2.手术室温度的控制也与手术团队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在紧张而复杂的手术中,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清醒的头脑。较高的温度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不适,从而影响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而适当的低温则有助于医护人员保持冷静和专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手术室内的各种医疗设备也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一些精密的电子仪器和光学设备在过高的温度下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或故障的情况。通过保持较低的手术室温度,可以确保这些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为手术提供准确可靠的辅助。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患者会觉得手术室冷的原因:

1.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再加上紧张焦虑等情绪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寒战。

2.特定人群更容易发生低体温:如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反应差血管弹性差。新生儿、婴幼儿由于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较大,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麻醉的影响:在全麻过程中麻醉药物会抑制机体的行为性体温调节,使体温调节反应的阙值范围增大,体温调节反应强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对寒冷的感知会变得更加敏感,

4.手术本身的影响:手术区域的消毒手术时间较长,术野暴露术中大量冲洗或输血输液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

那么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感到寒冷是否有解决办法呢?

1.保暖措施是关键。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加盖被子和使用各种保温用具,这些保温用具包括覆盖物与肢体包裹,各类升温毯、充气式加温毯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寒冷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液体加温也是保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士会在手术过程中将各种液体加温,包括无菌冲洗液、静脉注射液、血液等,这样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就不会因为液体温度过低而感到寒冷。

3.心理支持也是手术室护士为患者提供的保暖措施之一。手术室护士会在术前前一天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支持。除了以上三种措施,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手术过程中的寒冷感。例如:手术室护士会尽量减少患者暴露的部位,降低冷空气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同时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低温症状。

综上所述,手术室之所以如此“冷”,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医学专业的严谨考虑和多重因素的权衡。这种看似简单的温度控制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医学原理和人文关怀。

通过以上解析,您对手术室的“冷知识”了解了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