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筛查该等40岁?36岁确诊案例警示:早筛早治可免开腹之痛

发布日期:2025-03-28      作者:卢伟       编辑:宣传统战部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就得做一次肠镜。但真的要等到40岁吗?

近日,36岁的刘先生到我院常规全身体检,行肠镜检查后提示结肠近肝曲有一肿物性质待查,遂住院行ESD。ESD结果显示肿物为管状腺瘤恶性变,呈高分化腺癌,侵犯粘膜下层,渗透式浸润,浸润深度350微米。虽有浸润,但庆幸的是发现较早,我院内镜中心专家以“挖土豆”的方式将病灶治愈性切除,避免了传统的“开膛破肚”。由此病例我们可得知,肠胃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世界卫生组织(WHO)通常建议以下人群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1. 一般风险人群(平均风险)

年龄范围:通常建议40岁至75岁的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原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后风险显著上升。

筛查频率:如果肠镜检查结果正常,通常建议每5年复查一次。

2. 高风险人群

以下人群因结直肠癌风险较高,可能需要更早开始肠镜检查,并增加筛查频率:

(1)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

建议:从40岁开始筛查,或比家族中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

(2)个人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

曾经患过结直肠癌或息肉的人群。

建议:根据病情,定期进行肠镜随访。

(3)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患有遗传性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建议:从20-25岁开始筛查,或根据医生建议更早开始。

(4)炎症性肠病(IBD)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且病程较长(通常超过8-10年)。

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监测癌变风险。

(5)其他高风险因素

长期吸烟、肥胖、糖尿病、高红肉饮食、低纤维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风险。

建议:根据医生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肠镜检查。

3. 出现可疑症状的人群

如果有以下症状,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便血或黑便。

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腹痛或腹部肿块。

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

4. 资源有限地区的筛查建议

在资源有限的中低收入国家,WHO建议优先考虑成本效益较高的筛查方法(如粪便潜血试验),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广肠镜检查。

具体筛查计划应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医疗资源和医生建议制定。如果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肠镜检查。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