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下的疾病——憩室

发布日期:2022-12-29      

乍一看像极了息肉,但不要轻易去切它,小心肠穿孔。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继续观察它,随着肠蠕动或者用活检钳推一推,它就有可能恢复到憩室原有的形态。这是个内翻的憩室,所以千万不要去切。


   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 ,其内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

憩室的致病因素可能是长时间低纤维素饮食导致便秘,肠蠕动减弱,肠腔内压力增高等,也常见于中老年人,因为中老年人结肠壁张力减弱,易形成憩室。

   憩室临床表现为憩室炎、大肠出血、憩室穿孔、瘘管形成、肠梗阻、结肠癌等。憩室炎是结肠憩室最常见的并发症。憩室炎的发生是由于憩室颈部的肠壁环肌收缩而受压,致使颈部狭窄,反应性水肿而致梗阻,憩室腔内容物排出不畅,龚便内细菌进一步繁殖从而造成炎症、积脓和穿孔。

急性憩室炎无并发症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70%-80%的病人病情可得到缓解。如若产生了严重并发症或是反复发作的憩室炎,则可选择手术治疗。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可以预防憩室病、憩室炎。饮食中纤维含量低,较少食用全麦、水果和蔬菜的人群,患憩室病的几率比高纤维饮食的人群高。为预防或控制憩室病,平时应多喝水,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含量,同时还应规律饮食、积极锻炼、充分休息、控制压力。

作者:卢伟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