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多讲究
时间:2018/11/23 10:36:28
□文/黄静冬季的开始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冬季饮食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食宜清淡 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季运动(一)…
时间:2018/11/23 10:36:28
□文/黄静冬季的开始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冬季饮食食宜多样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食宜清淡 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季运动(一)…
时间:2018/10/25 11:35:20
□文/消化内科 黄静 春季养肝中医认为,春天对应人体的肝。肝脏与草木比较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也喜欢生发,在春季功能比较活跃。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在此季节都有反映,春天肝功能容易波动、升高,人的情绪易激动,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怎样养肝1.控制情绪调整心情。2.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保证睡眠。3.适当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
时间:2018/08/30 09:07:55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而夏秋之交脾胃容易受到侵害,所以疾病出现,因此养生应该以脾胃为先,那么怎样调养出好脾胃呢?脾胃不好的表现1.纳呆、腹胀、腹泻、便溏。脾胃不好几大表现: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纳呆,即不想吃饭、吃饭不香;…
时间:2018/06/27 10:25:06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怎样调理气血不足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 阳 气 血。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用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穴位和补虚的方法及时机,确能收到较满意的理…
时间:2018/05/30 11:13:34
□文/消化肿瘤科 黄静穴位贴敷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春秋时期,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被广泛应用,清代则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
时间:2016/07/27 15:54:32
(1)忌饮食无规律: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
时间:2016/07/27 15:53:55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
时间:2016/07/27 15:53:23
在食物越来越精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呈现逐渐减少趋势的今天,注意增加粗粮,补充膳食纤维,防治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有其现实意义的。然而,吃粗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控制地超量摄取,不仅难以起到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作用,相反,还可能造成诸多的问题。 一、大量进食粗粮,可能使胃肠道“不堪重负”。大量进食粗粮,可导致…
时间:2016/07/27 15:51:42
牛奶粥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功效:补益气津养胃生肌。适应: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双鱼汤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制法:花…
时间:2016/07/27 15:50:43
什么是“秋燥”?秋燥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引发的生理现象。白露过后,天气日趋凉快,但苦于久旱不雨,气候十分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咽喉干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各种秋燥症状,而许多人最近流眼泪、大便干燥等不适,原来也都是秋燥所致。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秋季阳气亏虚…
版权所有 © 2023 湖南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湘ICP备13003721号-2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159号
今日访问人数: 总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