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盆底痉挛综合征?

发布日期:2024-01-26      作者:李心甜       编辑:何穰

近日,肛肠一科收住了一位长期忍受便秘困扰的男患者,曾多次于外院就诊治疗,行肠镜检查,服用中药汤剂等润肠通便口服药,配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治疗,未感症状改善。1月前通过电子肛门镜检查,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特来我科行盆底康复治疗,自觉症状改善明显。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是封闭骨盆底的一组肌肉群。这一组肌肉群犹如一张有弹性、充满活力的吊床,紧紧吊住尿道、膀胱、阴道、子宫和直肠,对人体的排尿、排便、性生活和维持各脏器在正常的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盆底肌的功能?

支撑盆底器官;控制排尿和排便;参与性生活。

盆底功能障碍会带来哪些问题?

盆底肌的力量不足或者损伤会出现各种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各种脏器的脱垂,在妇科:如子宫和阴道的脱垂,在肛肠科:如直肠脱垂、便秘、肛门不完全失禁等。其中最容易被大众忽视的是盆底肌松弛会损伤所导致的排便困难。临床上有很多便秘的患者,其根源主要在于盆底肌的功能障碍。

盆底痉挛综合症是什么?

盆底痉挛综合征(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 SPFS )是由于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的反常收缩(即不协调性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的一种盆底疾病。也就是在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不但不松弛反而呈反常的过度收缩,使粪便在直肠内滞留难以排出,导致顽固性便秘。

患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排便困难。因排便困难,患者还会出现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排便不尽、便次增加等情况。 SPFS与长期忽视便意、用力排便等不良习惯相关,是一种功能性疾病,通常保守治疗。

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先行保守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不要过于精细,多食粗纤维多饮水,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多渣饮食;掌握正确排便姿势、控制排便时间、每日定时排便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大便时要注意力集中;局部物理治疗(电针治疗,盆底肌功能训练等),生物反馈治疗也是常用方法,最常用的方式为肌电介导的生物反馈;直肠内理疗和心理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还可以自行进行肛门运动锻炼,如肛门按摩、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Kegelmotion)等。经6个月以上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