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半脱位那点事儿

发布日期:2024-10-31      作者:兰蓝       编辑:陈安妮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和小朋友手臂有关的调皮“小怪兽”——桡骨小头半脱位。

小朋友的胳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小机关,而桡骨小头呢,就像是这个小机关里一颗不安分的小珠子。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桡骨小头啊,在小朋友还小的时候可容易闹“离家出走”啦!

一、什么是桡骨小头半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为“牵拉肘”,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3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骨骼和关节发育尚未成熟,韧带相对松弛,桡骨小头与环状韧带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脱位。这就好比一个还没有安装牢固的小零件,稍微受到牵拉就容易移位。

二、发病原因

桡骨小头半脱位主要因儿童桡骨头发育不完全、环状韧带松弛,且桡骨头与桡骨颈直径相近。常见原因是大人不当牵拉儿童手臂,如走路时突然提拉、穿脱衣动作粗暴等,使肱桡关节间隙增大,桡骨头滑出环状韧带而致半脱位。

三、临床表现

1、疼痛:受伤后患儿会因疼痛而哭闹,拒绝使用患肢,尤其在移动或触碰患肢肘部及前臂时,疼痛明显加剧。

2、肘部活动受限:患侧肘部通常呈半屈曲位,前臂处于旋前位,不敢旋后,也不能主动屈肘、举臂等,尝试活动时会因疼痛而抵抗。

3、外观表现:肘部外观一般无明显肿胀、畸形,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桡骨头处有轻微压痛。

四、治疗

1、手法复位

姿势准备:医生一般会让患儿坐在家长的腿上或者躺在诊断床上,以使其放松。手法操作:医生一手握住患儿的肘部,拇指按压在桡骨小头外侧,另一手握住患儿的腕部。然后,握住腕部的手轻柔地将患儿前臂旋后,同时握住肘部的手配合逐渐屈肘,通常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觉到或听到轻微的弹响声,这表明桡骨小头已经复位。

2、固定与休息

复位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固定,但要让孩子的患肢适当休息,避免再次受到牵拉。在短时间内,尽量不要让孩子进行剧烈的上肢活动,以防止脱位再次发生。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照顾中,如牵孩子走路、穿衣服等动作时要更加小心。

3、观察与复查

复位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肘部仍有疼痛、活动受限或者再次出现类似脱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桡骨小头半脱位虽然是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它对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