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肤一科 张予晋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日来临,带给我们数不清的浪漫与旖旎,也带给我们无尽的喧嚣与炎热。为了躲避这种炎热与喧嚣,人们想尽了办法,空调、冷饮、游泳、水床不一而足。花露水是其中最为大众的一种。听到“花露水”这个名字,不得不佩服翻译这个词的人,很有诗情画意,也给炎热喧嚣的夏天带来了不一般的清凉。
它为什么叫花露水呢,主要是因为里面含有香精,而香精则是从花中提取而来,所以取名花露水,即贴切又富有诗情。花露水既能给我们带来清爽,又能驱离蚊虫,可以说是夏日必备之物。然而,几年来的一些误区,却让很多人对花露水产生了疑虑。
首先是前几年报道的关于花露水中含有农药的问题。其实多数花露水中都含有2种驱蚊主要成分,就是避蚊胺和驱蚊酯。花露水中的避蚊胺是1946年由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首先是应用于军队,1957年在美国环保局登记注册开始民用。在美国,驱蚊液归环保局监管,因此要先在环保局登记。在中国,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凡是用来驱逐、杀灭昆虫的,都当做农药来处理,打个比方说,我们医院常用的药物林旦乳膏在杀灭虱子跳蚤的时候也得称之为农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花露水既然有驱蚊的作用,在中国就必须称之为农药。所以驱蚊液归农业部监管,因此会有农药批准文号。而驱蚊酯又叫伊默宁,它的毒性较避蚊胺更低,也更难以通过皮肤吸收。这两种成分,称之为农药,并不是其毒性问题,而是其所起作用是驱蚊的问题。
其次说一下关于花露水上标的微毒字样问题。必须说一下微毒是什么概念,我国《农业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做农药管理的产品,必须标明农药登记证、批准证书及产品标准号,且必须标注毒性等级。说到毒性等级,一共分为6级,微毒是最低等级。通俗些说,只要你被划为农药了,就算是饮料,至少也得标注微毒。然后再说一下我们人体的皮肤,大家都知道我们皮肤表面有一种叫做“角质层”的东西,他会阻挡绝大多数除水溶性以外的物质的吸收,所以花露水作为一种酒精溶剂,是很难被皮肤吸收的,所以,我们皮肤上用的那一点点,安全性上是没问题的。
那肯定有人要问,这么说花露水是很安全的,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使用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有一点很重要,很多人都忽略了花露水和白酒、摩丝、香水一样,是需要避火的,这是因为花露水中含有75%的酒精和5%的香精,因而具有易燃性并且极其容易被明火点燃。所以涂抹花露水以后,千万不能立即使用明火,如点蚊香、点烟或使用明火灶具等。
其次花露水主要成分为:橙花油,玫瑰香叶油,柠檬油,安息香酸,香柠檬油,酒精。现今有些市售的花露水含有薄荷醇、冰片,使之更为清凉。所以有些皮肤敏感的人,尤其是对酒精、香精、松香过敏的人,坚决不能使用花露水。而这些成分广泛存在于化妆品和洗涤用品中,如果你以前对化妆品和洗涤用品过敏,那这时候就要小心了。还有就是,酒精、避蚊胺、驱蚊酯之类的东西毕竟有一定刺激性,皮肤有角质层保护可以安全使用,但有些部位比如唇周、眼周、外阴周围就需要注意了,这些部位一般不要使用花露水,容易刺激到这些地方,引起皮炎。
还有就是,现在很多花露水涂在皮肤上有一种凉凉的感觉,那是因为里面含了薄荷醇、樟脑、冰片等。并且酒精本身就有挥发降温的作用,医院以前就有高热患者全身涂酒精降温的治疗方法。所以花露水涂的时候,不要一次性涂的面积过大,容易造成体温降低,如果体温下降很快,也是很危险的。有些人为了避免蚊虫叮咬,经常大面积涂抹,导致出现身体体温下降、冒冷汗的症状。所以抹花露水要适量,避免身体出现不良反应。这方面尤其是儿童更需要注意,一来儿童本身抵抗力较差,二来他们相对表皮面积更大,对这种降温更敏感。同时孕妇和体弱老人也是需要注意的。
说到孩子,一般使用时要将花露水稀释4-5倍,以免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花露水应适量涂抹在蚊虫常叮咬的胳膊和腿部;皮肤敏感的人,可以将花露水滴在电蚊香片上,或是将清凉油打开盖子放在床边,这样既能驱蚊又可避免皮肤过敏。
最后再说说很多人对花露水的一个误区,花露水本质上并不是药品,但很多人却把它当药来用,往往在孩子或自己被蚊虫叮咬以后或者有其他炎症的时候,涂抹花露水,感觉止痒效果不错,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花露水并不止痒,止痒的错觉只是酒精刺激到了已经发生炎症的位置,这种刺激不但不能治疗皮炎,酒精、伊默宁等成分还可导致皮肤刺激加重,从而使炎症加重,治疗上更加棘手。
夏天来了,正是使用花露水的高峰期。希望大家了解和正确使用花露水,清凉一夏,尽情享受夏日的浪漫与悠游。